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白非白《業報迷蹤》12 龜鱉看黿鼉

《業報迷蹤-12》【龜鱉看黿鼉】

前回地獄業海裡提到,海中有怪獸會吃人,那些海中怪獸可看成是怪魚的種類,那些怪獸也是地獄眾生之一,在大地獄的海中也是有各種怪魚,吃人之外也互吃和受浪打之苦:《正法經》(T17n0721_p0091)

┬┬┬┬┬┬┬┬┬┬┬┬┬┬┬┬┬┬┬┬┬┬┬┬┬┬┬┬┬┬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遍觀一切地獄苦海。為愛瀑水洄澓所
  沒。大地獄人富蘭那末迦離等。俱迦離提婆達多。如是等魚。
  為大摩竭魚之所吞食。
 『從活地獄。乃至阿鼻地獄。其獄廣大。沃焦(高熱)深水。
  及餘地獄。大苦海中。提彌魚。提彌鯢羅魚。那迦羅魚。鳩
  毘羅魚。失收摩羅魚。龜鱉黿鼉。
 『(諸魚)旋流洄澓。貪欲瞋恚。愚癡風力之所飄鼓。水浪濤
  波。洄澓相注。時如水沫。受大苦惱。淚如雨墮。啼哭悲泣。
  呻吟悲號。辛酸大叫。猶如濤波。愁思波覆…。
┴┴┴┴┴┴┴┴┴┴┴┴┴┴┴┴┴┴┴┴┴┴┴┴┴┴┴┴┴┴

地獄眾生如是,無一不是業感而生,是人也好,是地獄王也好或是怪魚也好,全都沒有好日子過。

離開了地獄道,就是餓鬼道,餓鬼道以“食不滿足、常處飢餓”為共同的現象,故名為“餓鬼道”,通常也只稱為鬼道眾生。

鬼道有哪些?且聽世尊說明:(p0092a14)

┬┬┬┬┬┬┬┬┬┬┬┬┬┬┬┬┬┬┬┬┬┬┬┬┬┬┬┬┬┬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道。餓鬼所住。在何等處。作
  是觀已。即以聞慧。觀諸餓鬼。
 『略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人中住。二者住於餓鬼世界。
┴┴┴┴┴┴┴┴┴┴┴┴┴┴┴┴┴┴┴┴┴┴┴┴┴┴┴┴┴┴

原來鬼道有二大類,有混在人間和活在餓鬼世界的:

┬┬┬┬┬┬┬┬┬┬┬┬┬┬┬┬┬┬┬┬┬┬┬┬┬┬┬┬┬┬
 『是人中鬼。若人夜行。則有見者。(同學們少走夜路啊)
 『餓鬼世界者。住於閻浮提下五百由旬。長三萬六千由旬。及
  餘餓鬼惡道眷屬。其數無量惡業甚多。住閻浮提。有近有遠。
┴┴┴┴┴┴┴┴┴┴┴┴┴┴┴┴┴┴┴┴┴┴┴┴┴┴┴┴┴┴

上面所說“餓鬼世界”就是另外的一處空間,那個世界有著“團體”組織(餓鬼惡道眷屬),家長可能就是大中小鬼王,各領小中大諸餓鬼了,由於和人間相去甚遠,這個地下的餓鬼道世界,世尊所談的不多,只知是受苦無窮的地方。

何種業因感生餓鬼道呢?世尊說:(p0092a05)

┬┬┬┬┬┬┬┬┬┬┬┬┬┬┬┬┬┬┬┬┬┬┬┬┬┬┬┬┬┬
 『如是比丘。作是思惟。生慈悲心知餓鬼道嶮惡之業。
 『由心貪嫉。欺誑於人。貪惜積聚。欲望長富。廣積眾惡。惡
  貪所覆。不行布施。不施沙門、婆羅門及諸病瘦盲冥貧窮。
  有來乞求。心生慳嫉。不肯施與。不作功德。不持禁戒。此
  世他世。無利衰惱。妻子奴婢。吝惜不與。慳嫉自誑。以是
  因緣。墮餓鬼中…。
 『又第二業墮餓鬼中。若有眾生。受他寄物。抵拒不還。生於
  彼處。不施資財。不以法施。不施無畏。若男若女。不行如
  是三種布施。常懷慳嫉。以是因緣。生餓鬼中。』
┴┴┴┴┴┴┴┴┴┴┴┴┴┴┴┴┴┴┴┴┴┴┴┴┴┴┴┴┴┴

由上可知貪嫉、吝嗇、無慈、歁誑皆是餓鬼眾生,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業因的業報:不施財施、法施、無畏施也入餓鬼道,財施可以量力而為,以誠意為主,例如貧女以一盞小小油燈之施而得大果報,法施則是知法即施而自身無損,何樂不為,有些人動不動就說他人盜法,世尊無如是說,吝法不施即得餓鬼之報,所以學佛之人若有人來問法即
該知無不言。

無畏施則人人可行,好話一句,安慰鼓勵除了可免鬼報之外,又創造詳和社會,此更是佛子日時可行的布施方便法門。

二大鬼類是粗分,細分其數無量,世尊將之概略分為三十六種餓鬼,這些餓鬼大都是和人間比較有關係的種類:(p0092a22)

┬┬┬┬┬┬┬┬┬┬┬┬┬┬┬┬┬┬┬┬┬┬┬┬┬┬┬┬┬┬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餓鬼有無量種。彼以聞慧。略觀
  餓鬼三十六種…。
 『何等為三十六種:
  一者、迦婆離。鑊身餓鬼。二者、甦支目佉。針口餓鬼。
  三者、槃多婆叉。食吐餓鬼。四者、毘師[口*他]。食糞餓鬼。
  五者、阿婆叉。無食餓鬼。六者、揵陀。食氣餓鬼。
  七者、達摩婆叉。食法餓鬼。八者婆利藍。食水餓鬼。
  九者、阿賒迦。悕望餓鬼。十者、喫吒。食唾餓鬼。
  十一、摩羅婆叉。食鬘餓鬼。十二、囉訖吒。食血餓鬼。 
  十三、瞢娑婆叉。食肉餓鬼。十四、蘇揵陀。食香煙餓鬼。
  十五、阿毘遮羅。疾行餓鬼。十六、蚩陀邏。伺便餓鬼。
  十七、者波多羅。地下餓鬼。十八、矣利提。神通餓鬼。
  十九、闍婆隸。熾燃餓鬼。二十、蚩陀羅。伺嬰兒便餓鬼。
  二十一、迦摩。欲色餓鬼。二十二、三牟陀羅提波。海渚餓鬼。
  二十三、閻羅王使。執杖餓鬼。二十四、婆羅婆叉。食小兒餓鬼。
  二十五、烏殊婆叉。食人精氣餓鬼。二十六、婆羅門羅剎餓鬼。
  二十七、君茶火爐。燒食餓鬼。
  二十八、阿輸婆囉他。不淨巷陌餓鬼。
  二十九、婆移婆叉。食風餓鬼。三十、鴦伽囉婆叉。食火炭餓鬼。
  三十一、毘沙婆叉。食毒餓鬼。三十二、阿吒毘。曠野餓鬼。
  三十三、賒摩舍羅。塚間住食熱灰土餓鬼。
  三十四、毘利差。樹中住餓鬼。三十五、遮多波他。四交道餓鬼。
  三十六、魔羅迦耶。殺身餓鬼。
  是為略說三十六種餓鬼。
┴┴┴┴┴┴┴┴┴┴┴┴┴┴┴┴┴┴┴┴┴┴┴┴┴┴┴┴┴┴

三十六類鬼眾詳見《起世經》【餓鬼品】,我們無法一一詳細介紹,只能再擇要和我們最有關係的來略說一下:

【第一類:迦婆離,鑊身餓鬼】

┬┬┬┬┬┬┬┬┬┬┬┬┬┬┬┬┬┬┬┬┬┬┬┬┬┬┬┬┬┬
外形:
 『云何觀於迦婆離,鑊身餓鬼。其身長大。過人兩倍。無有面
  目,手足穿穴。猶如鑊腳。
苦處:
 『熱火滿中。焚燒其身。如火燒林。飢渴惱熱。時報所縛。無
  人能救。無歸無怙。愁憂苦惱。無人救護。
業因:
 『以何業故生於彼處。即以聞慧。見此眾生。於前世時。以貪
  財故。為他屠殺。受雇殺生。臠割脂肉。心無悲愍。貪心殺
  生。殺已隨喜。造集惡業。其心不悔。如是惡人。身壞命終。
  墮於惡道。受迦婆離餓鬼之身(迦婆離迦魏言鑊身)。
壽命:
 『餓鬼道中經五百歲。餓鬼道中一日一夜。此閻浮提日月歲數
  經於十年。如是五百歲。名為一生。少出多減。命亦不定。
餘報:
 『在於地下五百由旬。從此命終。忽然即往生於大怖黑闇之處。
  既生之後。上下二山一時俱合(堆壓大地獄)。壓笮其身。
  受大苦惱。身增轉大。滿一由旬。為飢渴火焚燒其身。』
┴┴┴┴┴┴┴┴┴┴┴┴┴┴┴┴┴┴┴┴┴┴┴┴┴┴┴┴┴┴

這是世尊說的第一種鬼,雖和人間無大關係,但作為開場第一號角色就算是引子唄,這種鬼應該很少見,因為“在於地下五百由旬”,就算人們看到了也認不出來是鬼,因為看起來不像鬼,倒像個上面小,下面大的燃燒汽油桶。

【第二類:蘇支目佉,針口餓鬼】

┬┬┬┬┬┬┬┬┬┬┬┬┬┬┬┬┬┬┬┬┬┬┬┬┬┬┬┬┬┬
外形:
 『…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受於針口餓鬼之身。受鬼身已。自
  業誑惑。所受之身。口如針孔。腹如大山。
苦處:
 『常懷憂惱。為飢渴火,焚燒其身。受諸內苦。外有寒熱。蚊
  虻惡虫。熱病惱等。如是身心。受種種苦。(會生病的鬼)
業因:
 『知此眾生。於前世時。以財雇人。令行殺戮。慳貪嫉妒。不
  行布施。不施衣食。不施無畏。不以法施。如是惡人。身壞
  命終。受於針口餓鬼之身。
 『又第二業。墮此針口餓鬼之中。若有丈夫。敕其婦人。命施
  沙門婆羅門食。其婦慳惜。實有言無。語其夫言。家無所有。
  當以何等施與沙門及諸道士。如是婦人。誑夫吝財而不布施。
  身壞命終。墮於針口餓鬼之中。
壽命:
 『餓鬼道中一日一夜。比於人間日月歲數。經於十年。如是受
  命。滿五百歲。命亦不定。
餘報:
 『業盡得脫。從此命終。生畜生中。於畜生中。受遮吒迦鳥身
  (此鳥唯食天雨仰口承天雨水而飲之不得食餘水)。常患飢
  渴。受大苦惱。畜生中死。生於人中。以餘業故。常困飢渴。
  受苦難窮。常行乞食。以自存濟。以餘業故。受如斯報。
┴┴┴┴┴┴┴┴┴┴┴┴┴┴┴┴┴┴┴┴┴┴┴┴┴┴┴┴┴┴

針口鬼報分三段,死了轉生為食雨鳥,再轉生為貧人。針口鬼會轉生為貧人,但是貧人不一定是針口鬼,貧人知求正法有慧根的,大都是菩薩轉世,以安貧樂道而能於此世悟得正見。可參見《菩薩本行經》(T03n0155),此處不贅,後同。

其它和人們生活中較接近的有食氣餓鬼:

【第六類:揵陀。食氣餓鬼】

┬┬┬┬┬┬┬┬┬┬┬┬┬┬┬┬┬┬┬┬┬┬┬┬┬┬┬┬┬┬
外形:(形樣多種)
苦處:
 『…如是惡人。身壞命終。生於食氣餓鬼之中。既生之後。飢
  渴燒身。處處奔走。呻吟號叫。悲泣愁毒。唯恃塔廟。及以
  天祀有信之人。設諸供養。因其香氣。及嗅餘氣。以自活命。
  (這一類即是依附在陰神鬼廟之地的鬼眾)
 『…復有嗅氣諸餓鬼等。以諸世人多病因緣。水邊林中巷陌交
  道。設諸祭具。因斯香氣。以自活命。如是食氣諸餓鬼等。
  無量苦惱。
業因:
 『彼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多食美食而自食噉。不施
  妻子及餘眷屬。妻子但得嗅其香氣。不知其味。於妻子前。
  而獨食之。以慳嫉故。同業眷屬。而不施與。亦教他人不給
  妻子。起隨喜心。數造斯過而不改悔。不生慚愧。如是惡人。
  身壞命終。生於食氣餓鬼之中。
  (生前對老婆小孩、家人員工小氣吝嗇的人)
壽命;(如上五百歲,少出多減,後同)
餘報:
 『業盡得脫。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受生死苦。人身難得。猶
  如海龜遇浮木孔。若生人中。貧窮多病。身體臭穢。以餘業
  故。受如是報。
┴┴┴┴┴┴┴┴┴┴┴┴┴┴┴┴┴┴┴┴┴┴┴┴┴┴┴┴┴┴

上面苦處第二句的食氣鬼就是一般說的“好兄弟”之類的鬼眾,還有一般為了道路平安、村巷安寧、祈福設壇之類的祭會時,就會有這類的鬼眾來食。反正拜拜時大多是這種鬼,有陰陽眼通的同學在陰曆七月半中元祭時大都會看見這類鬼眾。在家裡拜拜、或者供佛菩薩時,也會有鬼眾“聞香”而來,通常會守在屋外,等到行者迴向時這些食氣鬼才會食之。

另外一個是法會常見的鬼,就是第七類的食法鬼,這類鬼比較特殊,是聽法師說法而活命,法師指有人演講的各種會場,這類鬼不吃東西,法會最常有鬼的是一些靜坐共修會、唸佛會、布道會、祈福會、練氣功會、迎神廟會、教室上課之類的,都有食法鬼聞法而來。

一般的學校教室所說的法,鬼眾很少會去,因為連學生上課都會愛睏了,鬼眾更是會悶死,所以不去,食法鬼眾最愛去到那些強調“有感應”的法會道場去‧尤其是群眾越“嗐”的食法鬼就越樂:

【第七類:達摩婆叉。食法鬼】

┬┬┬┬┬┬┬┬┬┬┬┬┬┬┬┬┬┬┬┬┬┬┬┬┬┬┬┬┬┬
外形:
 『頭髮蓬亂。身毛甚長。身體羸瘦。脈如羅網。脂肉消盡。皮
  骨相裏。其身長大。堅勁麤陋。爪甲長利。惡業所誑。皺面
  深眼。淚流若雨。身色黤黮。猶如黑雲。
苦處:
 『…於嶮難處。東西馳走。求索飲食。飢渴燒身。無能救者。
  猶如乾木。為火所燒…。一切身分。惡虫唼食。蚊虻黑虫。
  從毛孔入。食其身肉。慞惶奔走。
 『若至僧寺。或有人來於眾僧中。行二種施(法施無畏施)。
  因此施故。上座(法師)說法。及以餘人。讚歎說法。此鬼
  因是。得命得力。命得存立。
業因:
 『復次比丘…見此餓鬼。於人中時。性多貪嫉。為活身命。為
  求財利。與人說法。心不敬重。犯戒無信。不為調伏諸眾生
  故。說不淨法…。以如是等不淨之法。為人宣說。得財自供。
  不行布施。藏舉積聚。是人以此嫉妒覆心命終。生於惡道之
  中。受於食法餓鬼之身。
壽命:
 『是人尋命。經五百歲。日月脩短。亦如上說。
餘報:
 『若業盡得脫。從此命終。由前世時以種種心造種種業。處處
  受生。人身難得。猶如海龜遇浮木孔。若生人中。常守天祀。
  祠婆羅門。殺羊祀天。作咒龍師。不得自在。常依他人乞求
  自活。惡業因緣。還墮地獄。以餘業故。』
┴┴┴┴┴┴┴┴┴┴┴┴┴┴┴┴┴┴┴┴┴┴┴┴┴┴┴┴┴┴

這就是同學們常常聽到的,有一些附佛外道或其它宗派宣稱他們共修時很有感應,有人會看到東東、有人感到靈體來靠近而不停發毛、有人覺得靈物穿身而過…反正是五花八門、狀況百出,世尊說這些就是食法鬼在場的緣故。

在那種共修會說法的“法師”目的是為財利,死後就成了食法鬼,因此同學們若在佛教法會或外道法會“感應連連”時,就要知道那是法師自身不淨所引來的食法鬼。通常正信共修法會因為有結界召請護法護持,因此食法鬼不會近身,只在門外旁觀,同學不會有感覺才是。

在佛法會上有一種感應是自身的,而不是食法鬼作怪,那就是懺心生起時的痛哭流淚,“佛法會”可能發生在共修時,也可能只是在家單純的唸經而已,在家讀經雖然只是一個人,但是當同學們祈請佛法僧時,可能來的是一票人,諸佛菩薩、龍天護法滿滿擠一屋子,同學們讀著讀著會覺得好像有迴音,像個合唱團在唱經咧。那種感應是法喜
充滿、懺心流淚但不會有任何其它怪異動作出現。

由於鬼類是夜間活動多,因此若同學是在外居住,而宿舍無建壇,那麼由於無護法故,一人讀經時自身就成了“說法師”,因自身的宿業就有可能引來食法鬼,這就會有入魔的現象出現。

上面那段經文中的「餘報」句中“由前世時以種種心造種種業。處處受生”可知說不淨法的法師其業報不是一時一處的報,而是還有各種業單獨的報,可說是苦不堪言。業報是這麼複雜,因此《華嚴經》【心王菩薩問阿僧祇品】就說道:

┬┬┬┬┬┬┬┬┬┬┬┬┬┬┬┬┬┬┬┬┬┬┬┬┬┬┬┬┬┬
T09n0278_p0588a10(00)║ 諸眾生身不可說  眾生希望不可說
T09n0278_p0588a11(00)║【彼諸業報不可說】 知眾生欲不可說
T09n0278_p0588a12(00)║ 知眾生性不可說  分別眾生不可說…
┴┴┴┴┴┴┴┴┴┴┴┴┴┴┴┴┴┴┴┴┴┴┴┴┴┴┴┴┴┴

“不可說”是數量的單位,而不是“不能說”,佛法如果是“不能說”那咱們就趁早放暑假,也不用修了。“不可說”的數目比那個“無量”大得更多,由此可知業報的受報情形不是我們能想像的多,以殺業來說,殺一生命和殺十生命的業報是一一受報的,而不是死後下地獄一次來個“概括承受”,沒那麼便宜的事。

綜觀人的一生,正如《地藏經》所說的“舉心動念,無不是業”,而善惡諸業又使眾生在五道中來來回回,生生死死不得暫停,故世尊在隨後各文中就以“隨業流轉,受生死苦”再再強調人類造業和受報的可怕。

http://cbs.ntu.edu.tw/gem.php/fpath=gem/brd/BudaHelp/C/F119IDH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收集一些佛法與人生的文章,這裡的文章皆是轉帖。不回答問題或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