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白非白《業報迷蹤》24 花鬘阿修羅

《業報迷蹤-24》【花鬘阿修羅】

第三阿修羅王叫作“花鬘阿修羅王”,世尊繼續指導修行者如何觀察下去:《正法經》(T17n0721_p0113a09)

┬┬┬┬┬┬┬┬┬┬┬┬┬┬┬┬┬┬┬┬┬┬┬┬┬┬┬┬┬┬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阿修羅第二地已,次觀第三阿修羅
  地,何等為第三阿修羅地?
 『彼以聞慧。見第三地在第二地(之)下二萬一千由旬。有阿
  修羅地,名修那婆。縱廣一萬三千由旬。樹林鬱茂,浴池流
  泉,眾花常敷,伎樂充滿,城名鋡毘羅,縱廣八千由旬。
 『於彼城中,有阿修羅王。名曰花鬘,阿修羅民,名遊戲行。
┴┴┴┴┴┴┴┴┴┴┴┴┴┴┴┴┴┴┴┴┴┴┴┴┴┴┴┴┴┴

顧名思義,花鬘(也作華鬘)就是髮上飾以花飾,有時是直接別上花飾,有時則是戴上花冠,這一族是有著美麗頭鬃的修羅族,叫作“遊戲行修羅族”,也稱“遊戲阿修羅”,這一族在《起世經》裡是稱為“波利阿修羅”,波利是花很多的意思,尤其指各種蓮花,這一族以產蓮花聞名,也以花為飾,故名波利。世尊接著說:

┬┬┬┬┬┬┬┬┬┬┬┬┬┬┬┬┬┬┬┬┬┬┬┬┬┬┬┬┬┬
 『彼阿修羅鋡毘羅城。種種眾寶,以為莊嚴。園林遊戲。清流
  浴池,蓮花具足,遊戲阿修羅眾,悉滿其中。有四大林。以
  為莊嚴。於六時中,花常鮮榮。何等為四。一名鈴鬘,一一
  林樹,皆有寶鈴,出妙音聲。二名黃鬘,其林皆悉是真金樹。
  三名焰鬘,其樹花色,猶如火焰。四名雜林,諸雜花果,以
  為莊嚴。此四種林。莊嚴阿修羅鋡毘羅城。』
┴┴┴┴┴┴┴┴┴┴┴┴┴┴┴┴┴┴┴┴┴┴┴┴┴┴┴┴┴┴

上面第二行特別說明“蓮花具足”,表示這裡有所有的蓮花品種,同時另外有四大植物園林,也都是珍貴植物。這樣美麗的城市住起來可真是舒服,天天像過嘉年華,修羅王、修羅民都快樂得不得了:

(《正法經》T17n0721_p0113a24)
┬┬┬┬┬┬┬┬┬┬┬┬┬┬┬┬┬┬┬┬┬┬┬┬┬┬┬┬┬┬
 『遊戲阿修羅住處。快樂如天無異。以眾塗香末香。自塗其身。
  常樂遊戲。歌舞戲笑。百千婇女圍遶衛護。花鬘阿修羅王。
  常遊園林而相娛樂。種種眾寶。莊嚴其身。是名遊戲阿修羅
  所受樂處。
┴┴┴┴┴┴┴┴┴┴┴┴┴┴┴┴┴┴┴┴┴┴┴┴┴┴┴┴┴┴

這麼美麗的地方,卻住著脾氣暴躁的國王大臣(咦?怎麼感覺好像很熟悉=.=a),修羅邦結合成一個共犯結構,共犯什麼?就是對天道的仇視,只要有人提起天界,修羅就大大生氣。

有一次勇健阿修羅王派了一位特使叫“閻婆”來找華鬘阿修羅王,特使對華鬘修羅王報告說“我家大王說,現在天界的勢力強大,都是由於人類心善所導致的,我要去破壞人天的善行…”意思就是邀請華鬘修羅來參一腳。經上是這麼說的:

(T17n0721_p0113a28)
┬┬┬┬┬┬┬┬┬┬┬┬┬┬┬┬┬┬┬┬┬┬┬┬┬┬┬┬┬┬
 『時第二地勇健阿修羅王遣使。名曰閻婆。來詣花鬘阿修羅所。
  作如是言。閻浮提人。供養父母。知恩報恩。恭敬沙門及婆
  羅門。如法行故。令天有力。我當竭力破壞人天所行正法。
┴┴┴┴┴┴┴┴┴┴┴┴┴┴┴┴┴┴┴┴┴┴┴┴┴┴┴┴┴┴

花鬘修羅一聽就氣,一氣之下也就去了,於是全副武裝出征去,修羅出征一定要找惡龍來助陣,結果善龍一聽也火大,氣得口中生煙,幾乎要噴火:(T17n0721_p0113b03)

┬┬┬┬┬┬┬┬┬┬┬┬┬┬┬┬┬┬┬┬┬┬┬┬┬┬┬┬┬┬
 『是時第三地花鬘阿修羅王。聞是說已。如上所說。心懷瞋恚。
  作如是言:“我當云何壞彼人天。因人故天人天即是我之大
  怨。”』
┴┴┴┴┴┴┴┴┴┴┴┴┴┴┴┴┴┴┴┴┴┴┴┴┴┴┴┴┴┴

上句中“云何”的意思就是“為什麼”,對啊,為什麼要破壞人和天呢?理由卻是很簡單,“看不順眼”而已,上句中的“天人天”指的是四天王天和三十三天眾的天界,因為天界和人類來往密切,也具有人形,所以也稱作“天人”,但他們不是人,是天,所以叫天人天。經上是這麼記載的:

┬┬┬┬┬┬┬┬┬┬┬┬┬┬┬┬┬┬┬┬┬┬┬┬┬┬┬┬┬┬
 『時第三地遊戲阿修羅。即時莊嚴種種鉀(甲)冑。執持器仗。
  欲詣樂城龍王(惡龍王)宮殿。時婆修吉、德叉迦大龍王等
  (善龍族)。聞阿修羅聲。生大瞋恚。身出電光。赫焰大明。
  雨大熾電。無量百千億龍從海中出。共阿修羅興大鬥諍。』
┴┴┴┴┴┴┴┴┴┴┴┴┴┴┴┴┴┴┴┴┴┴┴┴┴┴┴┴┴┴

或許有同學會問“人家阿修羅和惡龍王要攻打天界,礙到善龍王什麼事了,為何善龍王要多管閒事呢?”,原因也很簡單,正如世尊在教導行者觀畜生龍族類時所說的:『畜生處互相憎嫉,以多業故,共相殘害,隨本業故。』

“隨本業故”就是生為畜生是本為人時所造惡業所致,以致於現在成了畜生而“互相憎嫉,共相殘害”。而所以會“共相殘害”又因為是“多業故”,這種錯綜複雜的關係若非世尊大智教導,行者想破頭也理不出頭緒。

因此這些互相殺害的行為是畜類天生的性情,世尊要我們觀察時保持客觀的角度,他並沒有說善龍去攻打修羅是“造善業”或說修羅去打天界是“造惡業”。因為那些行為無論殺或被殺,都是生為畜生所受本業的“業報”。

人心善變,無法逆料,修羅戰爭的勝負也一樣不可預測,經上說:

┬┬┬┬┬┬┬┬┬┬┬┬┬┬┬┬┬┬┬┬┬┬┬┬┬┬┬┬┬┬
 『若閻浮提人修行正法。龍則得勝。阿修羅眾四散破壞。若世
  間人。不順正法。則阿修羅勝。龍眾破壞。
┴┴┴┴┴┴┴┴┴┴┴┴┴┴┴┴┴┴┴┴┴┴┴┴┴┴┴┴┴┴

上句中“破壞”意思就是打敗了。善龍敗了怎辦?只好往天界求援:

┬┬┬┬┬┬┬┬┬┬┬┬┬┬┬┬┬┬┬┬┬┬┬┬┬┬┬┬┬┬
 『(善龍)既被破已。往白天使者曰:“大仙。我今被破。汝
  應竭力破阿修羅。”時天使者聞是事已。心生瞋恚。口中煙
  出。往告四天王白言。天王。阿修羅勝。龍今破壞。』
┴┴┴┴┴┴┴┴┴┴┴┴┴┴┴┴┴┴┴┴┴┴┴┴┴┴┴┴┴┴

天使就是界於天界和人間的守護者,天使大致上分有二類,一類是人類的肉眼不可見的天使,是由四天王所派的,由於人界是由四天王所守護,因此四天王在經上也稱作“護世四天”,四天王派遺有使者巡行人間,經上說:《起世因本經》(T01n0025_p0402a06)

┬┬┬┬┬┬┬┬┬┬┬┬┬┬┬┬┬┬┬┬┬┬┬┬┬┬┬┬┬┬
 『…當於是日。四天大王。集其眷屬而告之言。汝等可往普觀
  四方。頗有人輩。於世間中。多行孝順。供養父母。恭敬沙
  門婆羅門不。於諸尊長崇重以不。修行布施受禁戒不。守攝
  八關持六齋不。
 『時四天王。如是教敕其使者已。而彼使者如天王命。承奉而
  行。即下遍觀一切人世。是誰家中。孝養父母。有何族姓。
  恭敬沙門婆羅門等。誰家男女。敬事尊長。誰行布施。誰受
  六齋。誰持八禁。誰守戒德。爾時使者。如是遍歷世間觀察。
┴┴┴┴┴┴┴┴┴┴┴┴┴┴┴┴┴┴┴┴┴┴┴┴┴┴┴┴┴┴

四天王的天使是觀察人間善惡,但並不干預人類的行為,另外一類天使是人類肉眼可見的,這一類有五大天使在人間走動,專門對人類提出警告,或許同學們會問道“咦?在哪?我怎沒見過?”其實我們是常常看到天使的,只是我們有看沒有到、視而不見。來找找看:

《增一阿含經》(T02n0125_p0674b16)

┬┬┬┬┬┬┬┬┬┬┬┬┬┬┬┬┬┬┬┬┬┬┬┬┬┬┬┬┬┬
 『(四)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尊告諸比丘。猶如屋舍有兩門相對。有人在中住。復有人在
  上住。觀其下出入行來皆悉知見。我亦如是。以天眼觀眾生
  之類。生者.終者.善趣.惡趣.善色.惡色.若好.若醜。
  隨行所種。皆悉知之。
┴┴┴┴┴┴┴┴┴┴┴┴┴┴┴┴┴┴┴┴┴┴┴┴┴┴┴┴┴┴

這一部《增一阿含》【第四經】開頭,世尊先說明天眼的意義,原來天眼就像住在樓上的人看樓下,或者像人造衛星看“台”風的動態一樣一清二楚。眾生無論生死,世尊對他們的去向都很明白,有善行者生天,惡行者生畜生、鬼道或地獄道,亡者若入地獄道時,亡者被押到閻羅王前,閻羅王會一一詢問“你生前行惡,我有天使示警於你,你都沒看見嗎?”當然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一樣:“嘸看見,哪裡有天使?”

王問:“你有看見嬰兒生時,自已不能料理,躺在屎尿之中、口中無法言語、也不知好惡嗎?”,亡者答:“有看見”。

閻王告訴亡者“這是我差遺的第一位給你看的天使,你見嬰兒而不知自己自由行動、言語、分辨善惡的重要,卻以為你不會像嬰兒一樣,不知警愓,仍作惡行,所以你自己要承擔這個惡果”:

┬┬┬┬┬┬┬┬┬┬┬┬┬┬┬┬┬┬┬┬┬┬┬┬┬┬┬┬┬┬
 『王言。汝自謂獨不如是耶(你以為不會像嬰兒一樣嗎)。人
  神從行終即有生。雖尚未見常當為善(雖然還沒看到像嬰兒
  一樣無法自主的業報,也該行善)。自端其身、端其口、端
  其意。“奈何放心。快志人言”(任意胡作非為,到處說我
  才不會像嬰兒一樣笨笨的)。實愚暗不知故耳。
 『王曰。汝自以愚癡作惡。非是父母師長君天沙門道人過也。
  罪自由汝。豈得以不樂故止乎。今當受之。是為閻王現第一
  天使。
┴┴┴┴┴┴┴┴┴┴┴┴┴┴┴┴┴┴┴┴┴┴┴┴┴┴┴┴┴┴

自己的惡業報當然不是“父母、師長、君、天、沙門、道人”之過,不用怪別人,而是自作自受。

接著閻羅王再問:“你有看見殘弱的老人嗎?”,答案也是“有”,老人之形是閻羅王的第二個天使:《增一阿含》(T02n0125_p0674c27)

┬┬┬┬┬┬┬┬┬┬┬┬┬┬┬┬┬┬┬┬┬┬┬┬┬┬┬┬┬┬
 『閻羅王以此第二天使約敕已。復以第三天使告彼人曰。汝前
  身作人時。不見有病人乎。臥在屎尿之上。不能自起居。
 『罪人報曰。如是。大王。我實見之。
 『閻羅王曰。云何。男子。汝不自知。我亦當有此病。不免此
  患。
 『罪人報曰。實爾。大王。我實不見之。(中略)…。
 『…是時。閻羅王以此教敕已。復以第四天使告彼人曰。云何。
  男子。身如枯木。風去火歇而無情想。五親圍遶而號哭。
 『罪人報曰。如是。大王。我已見之。
 『閻羅王曰。汝何故不作是念:我亦當不免此死。
 『罪人報曰。實爾。大王。我實不覺。…。
┴┴┴┴┴┴┴┴┴┴┴┴┴┴┴┴┴┴┴┴┴┴┴┴┴┴┴┴┴┴

多少人見生老病死而無動於衷、不自知惕厲,自己作錯的事反而要怪別人“都是某某害我這樣的…”等到面對閻羅王時,便無法為自己的愚癡脫罪了。

第五天使就是“見世間人犯王法受罰,而不自覺自已也當小心護守莫犯惡業而受到業果的處罰”,這五個天使也作三天使,以老病死為代表。如《長阿含》(T01n0001_p0126b19)

┬┬┬┬┬┬┬┬┬┬┬┬┬┬┬┬┬┬┬┬┬┬┬┬┬┬┬┬┬┬
 『佛告比丘。有三使者。云何為三。一者老。二者病。三者死。
  有眾生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身壞命終。墮地獄中。獄
  卒將此罪人詣閻羅王所。
 『到已。白言。此是天使所召也。唯願大王善問其辭。
 『王問罪人言。汝不見初使耶。罪人報言。我不見也。(…中略)
 『閻羅王以第一天使問罪人已。復以第二天使問罪人言。云何
  汝不見第二天使耶。對曰。不見。(…中略)
 『閻羅王以第二天使問罪人已。復以第三天使問罪人言。云何
  汝不見第三天使耶。答言。不見。(…略)
┴┴┴┴┴┴┴┴┴┴┴┴┴┴┴┴┴┴┴┴┴┴┴┴┴┴┴┴┴┴

古人無論學佛或學道者都知道三天使或五天使的事情,也常以此自愓,例如佛學詩詞名家王維、白居易等都有詩詞詠嘆:

┬┬┬┬┬┬┬┬┬┬┬┬┬┬┬┬┬┬┬┬┬┬┬┬┬┬┬┬┬┬
《恭懿太子挽歌--王維》(悼念早逝的皇子)
蒼舒留帝寵,子晉有仙才。五歲過人智,三天使鶴催。
心悲陽祿館,目斷望思臺。若道長安近,何為更不來。

《寄元微之--白居易》(嘆好友亡故,活著的越來越少)
松筠與金石,未足喻堅密。在車如輪轅,在身如肘腋。
又如風雲會,天使相終匹。不似勢利交,有名而無實。
┴┴┴┴┴┴┴┴┴┴┴┴┴┴┴┴┴┴┴┴┴┴┴┴┴┴┴┴┴┴

上首“三天使鶴催”指的是催促早亡,下首是說世間的一切終是無法和天使相抗衡,早晚要死。

修羅世界和諸天世界或其它人道之外各道,並沒有三天使,修羅或天界人民或者鬼、畜道眾生死後即時轉生下一個受報的輪迴,沒有再受閻羅王的問審。

前面說道,善龍王向天使求救,那是向四天王的天使求救,天使聽了氣得口中生煙,這煙是人類肉眼可見的,由於火煙狀物在夜裡可見,世尊說“一些世間的占相師就說這種天空異象是吉啦、凶啦…”總總說法如之前世尊提過的世間怪異說法一樣:

《正法經》(T17n0721_p0113b17)
┬┬┬┬┬┬┬┬┬┬┬┬┬┬┬┬┬┬┬┬┬┬┬┬┬┬┬┬┬┬
 『閻浮提中邪見相師。見煙相已。咸作是說。彗星出現。或豐
  或儉。或水或旱。亦如上說。是為第二因緣彗星出現。若天
  龍勝。則時雨數降。疫氣不行。兵革不起。邪見相師。復作
  此說。是八曜力之所作為。廣說上事。』(反正世間相師就
  是“一字訣”原理的運用。)
┴┴┴┴┴┴┴┴┴┴┴┴┴┴┴┴┴┴┴┴┴┴┴┴┴┴┴┴┴┴

當阿修羅來犯,四天王就召集四天天眾來扺抗修羅,若再打敗,就再往上向三十三天求助。若是阿修羅敗,那他就打道回府,下次再來,世尊說要實觀這種沒完沒了的情形而心生厭離之心:

(T17n0721_p0113c22)
┬┬┬┬┬┬┬┬┬┬┬┬┬┬┬┬┬┬┬┬┬┬┬┬┬┬┬┬┬┬
 『花鬘阿修羅王。敗散還宮。比丘。如是觀阿修羅與天共鬥。
  如實見已。生厭世心。順法修行。
┴┴┴┴┴┴┴┴┴┴┴┴┴┴┴┴┴┴┴┴┴┴┴┴┴┴┴┴┴┴

什麼業因會生為遊戲修羅呢?來看看:(T17n0721_p0113c25)

┬┬┬┬┬┬┬┬┬┬┬┬┬┬┬┬┬┬┬┬┬┬┬┬┬┬┬┬┬┬
 『(世尊說)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第三地花鬘阿修羅王所
  受業報。以何業故。生第三地。
 『彼以聞慧。見此眾生。因節會日。相撲射戲。樗蒱圍碁。種
  種博戲。因此事故。行不淨施。無心無思。亦無福田。
 『是人身壞。墮於惡道。生遊戲行阿修羅中。壽七千歲。以人
  中七百歲。於阿修羅中一日一夜。如是壽命。滿七千歲。亦
  有中夭。命亦不定
┴┴┴┴┴┴┴┴┴┴┴┴┴┴┴┴┴┴┴┴┴┴┴┴┴┴┴┴┴┴

由上可知,布施給博戲節目是沒有福田的,為何?理由很簡單,輸的人沒獎金拿啊,嗔心惱心因而生起,以助長了人們的嗔惱心,所以施者死後轉生畜生道,又以布施功德,雖淪為畜生,但快樂時仍是很快樂,只是愛生氣,生氣也不打緊,只是常常要打仗死於非命。

遊戲修羅民業因如此,那華鬘修羅王呢?世尊說:

┬┬┬┬┬┬┬┬┬┬┬┬┬┬┬┬┬┬┬┬┬┬┬┬┬┬┬┬┬┬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察思惟花鬘阿修羅王。即以聞慧。
  知此阿修羅王。以食施於破戒病人。心無淨思。以此業緣。
  生阿修羅中。於鋡毘羅城。作阿修羅王。名曰花鬘。其所食
  味。如天所食須陀之味。一切樂具。如前所說。
┴┴┴┴┴┴┴┴┴┴┴┴┴┴┴┴┴┴┴┴┴┴┴┴┴┴┴┴┴┴

施給病人很好,但是施給病人時偏偏這病人是破戒人,而施者想以此種布施得到回報,故曰“心無淨思”,清淨布施是如此重要,施者應該回頭就忘了才是,怎能再冀望有任何交換條件呢,布施為六度之首但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故世尊不厭其煩的再三告誡學者一定要行清淨布施,於布施要運用般若才不會誤入岐道。行者明白業報實相如此之餘,六度於其它種種可不慎哉?

http://cbs.ntu.edu.tw/gem.php/fpath=gem/brd/BudaHelp/C/F119IDH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收集一些佛法與人生的文章,這裡的文章皆是轉帖。不回答問題或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