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1日 星期四

【轉】《優婆塞戒經》 -- 因果是怎麼回事?定業可轉不?/altai

【轉】《優婆塞戒經》 -- 因果是怎麼回事?定業可轉不?/altai

是五逆罪殺父則輕殺母則重。殺羅漢重於殺母。出佛身血重殺羅漢。破僧復重出佛身血。有物重意輕。有物輕意重。有物重意重。有物輕意輕。物重意輕。如無惡心殺於父母。物輕意重者。如以惡心殺於畜生。物重意重者。以極惡心殺所生母。物輕意輕者。如以輕心殺於畜生。

破壞福田的五逆重罪也有分輕重,如上原經文中所述。在造惡業的過程中,根據心力的大小不同,果報也不一樣。「物」就是指實際所造作的惡事、實際行為。「意」就是在造業的前中後自己的心念。如原經文中所舉例子,如無惡心殺於父母,惡事(物)很嚴重,但是心念無惡則「意」輕,果報就不是那麼猛烈。而以惡心(意重)殺害畜生(物輕),則也會受到猛厲的果報。


如是惡業。有方便重根本成已輕。有方便根本輕成已重。有方便根本重成已輕。有根本輕方便成已重。

造作諸善惡業的過程,都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作事之前自己所執的心念(根本),實際作事(方便),作事以後自己的心念行為(成已)。三個階段和合而形成各種不同程度的果報。例如吃螃蟹,在市場看到活蹦的螃蟹,心裡就起了貪食之欲,想買回家宰殺煮吃,這就形成了嚴重的根本。買了宰殺煮吃,這就是方便(至於輕重殺螃蟹自然沒有殺人那麼重)。上桌後,美滋滋地享用,對口味讚不絕口,絲毫不憐惜失去生命的螃蟹。甚至回頭再推薦朋友也去買,說這個季節螃蟹最好。這就是嚴重的成已。再比如,你到朋友家聚餐,大加讚賞朋友會挑螃蟹,煮得好。向朋友請教怎麼挑揀怎麼殺,大聲附和鼓動大家要多多再去買。對殺生這個惡行不僅沒有產生憐憫心,還津津樂道。這就是沒有跟本沒有方便卻具備嚴重的成已。

物是一種。以心力故得輕重果。善男子。有人以食慾施於我。未與我間轉施餓狗。我亦稱讚如是人者。是大施主。若是福田若非福田。心不選擇而施與者。是人獲得無量福德。何以故心善淨故。

不同的人所造作的善惡業、所做的善惡事即使一樣,由於每個人當時的心念不同,也會各自得到不同的善惡果報。所以同樣給乞丐1塊錢,如果是發慈悲心想救濟他得到的善報就大。如果是因為知道佈施會得善報或者因為自己是學佛的人或者為了做給別人看而以應付任務的心態佈施給他、或者給完後悔了或者本來想給2塊想想太多就給了1塊,這些心態善報就小。所以,佛說如果有人本來要以食物供養佛,但是中間看到一條餓狗,發起慈悲心將食物給了餓狗,這個人則是大施主。因為他可以不選擇功德大小果報多少是否福田,完全以清靜的慈悲心佈施給任何需要的眾生。這樣的人可以得到無量的福德。

是業四種。一者現報。二者生報。三者後報。四者無報。業有四種。一者時定果報不定。二者報定時不必定。三者時定果報亦定。四者時果二俱不定。

行善惡業而受到的果報的時間有四種:現在報、今生報、後世報、無報。還可以分為另外四種:報應時間定而果報輕重不定、輕重定時間不定、時間和輕重程度都定、時間和輕重程度都不定。

時定者。所謂現在次生後世。若時不定果報不定。是業可轉。若果報定應後受者。是業可轉現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緣力故。惡果定者亦可轉輕。

所謂的時間已定,就是指報應到來的時間已經注定是現在或者今生或者後世。如果時間和果報輕重都不定,那麼這個業就可以扭轉。或者果報定該以後受的可以轉為現在受。為什麼可以轉?因為具足善心修習智慧的因緣。由於這樣的善心智慧的因緣,還可以使本來注定嚴重的果報轉成輕微。

由此可知,時候定也可轉以後為現在,果報定也可以轉重為輕。關鍵在於「善心智慧因緣力故」!佛說佛不可轉定業,佛沒有妄語啊,自己的因果自己轉啊,自己如果不具「善心智慧因緣」,佛也莫可奈何。

何因緣故名果報定。常作無悔故。專心作故。樂喜作故。立誓願故。作已歡喜故。是故是業得果報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

那麼什麼樣的原因會導致有注定的果報。經常作善/惡業而絲毫不後悔。或者用心去做。或者是歡喜去做。或者是發下誓願而去做。做善/惡事以後心生歡喜快樂。這些原因就會導致有注定的果報。除了這些原因以外的其他作業果報都是不定的。

眾生行業有輕有重有遠有近。隨其因緣先後受之。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惡當有果報。是人能轉重業為輕。輕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識。修道修善。是人能轉後世重罪。現世輕受。若人具有欲界諸業。得阿那含果能轉後業現在受之。阿羅漢果亦復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壞極重之業。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寶破壞惡毒。

造作諸業有輕重不同,也有所做業距離現在時間長短的不同。根據不同的因緣而或先或後而受果報。而具足正信,深信善惡有報而又能修習善法智慧,持守淨戒的人可以將重惡果轉輕,輕的則轉無不用受報。遇到佛法僧遇到善知識而能夠依照教誨信心修行善法的人就可以轉以後世的重果報到今生輕受,受完後惡果也就沒了業緣也就了了。而得到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的就更厲害,可以將以後的惡報轉成現在就受。因此,聰明的人應該修持佛法智慧、行五戒十善,因為這樣做即使是極為嚴重的惡業也可以通通破壞。

若作小罪初方便輕後成已重。是人不修身戒心慧令輕作重。

有人造作小的惡業,本來不是什麼非常嚴重的罪業,但是因為他做惡以後還絲毫不悔,沾沾自喜,就會造成嚴重的「成已」。這樣的人若不修習正法智慧,斂心思善,那麼這些小惡將來也會成就重報。

眾生若作一種二種乃至種種。有作不具足有作具足。先念後作名作具足。先不生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復有作已不具足者。謂作業已果報不定。復有作已亦具足者。謂作業已定當得報。復有作已不具足者。果報雖定時節不定。復有作已亦具足者。時報俱定。復有作已不具足者。持戒正見。復有作已亦具足者。毀戒邪見。復有作已不具足者。信因信果。復有作已亦具足者。不信因果。復有作已不具足者。作惡之時有善圍繞。復有作已亦具足者。作惡之時惡來圍繞。復有作已不具足者。雖作眾惡人中受報。復有作已亦具足者。人中作惡地獄受報。復有作已不具足者。有正念心。復有作已亦具足者。無有念心。復有作已不具足者。三時生悔。復有作已亦具足者。三時不悔。如惡善亦如是。

眾生造作惡業,可能是先有惡念再成惡業,也可能是無惡念而成惡業。還有成惡業後無惡念,或者成惡業後繼續惡念。惡事已成而不具惡念的,果報不定;而成後具足惡念則必定受報。或者惡事成無惡念的,惡果雖定而時候不定;而成後復具惡念的果報時間都已注定。能惡事成後無惡念的因為具足正信相信因果持淨戒;而成後復具惡念是因為毀壞諸戒不信因果滿腦邪見。或因為作惡時周圍有善因緣善知識善人而能惡事成後無惡念;而作惡時周圍惡因緣惡人惡知識會導致行惡事後復具惡念。造做惡業而後不具惡念的受惡報時畢竟還具人身;而行惡後復具惡念的受惡報時就到三惡道地獄中見了。

行惡後不具惡念就是因為具足正信,做後知道是惡,心常生悔。而行惡後又具惡念的則是因為愚癡邪見,做後不以為惡,毫無悔意,樂此不疲。
行善的道理也是一樣,行後不悔,復具善念。則可得殊妙定報!

因是作已亦具足故。作小得大作大得小。

一切為心造。造作諸業,果報也是可小可大,關鍵在你自己的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