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轉】懺悔法門/淨界法師

【轉】懺悔法門/淨界法師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好,大家請放掌。

今天,學人跟大家共同學習的主題是佛教的懺悔法門。

在講這個主題之前,我們先簡單的說明我們為什麼要修習懺悔法門。

佛法對我們生命的現象,說是生命就像無止境的水流,換句話說,我們不是今生才有生命。這個水流是從過去流到了現在,也從現在會流到未來。這個水流的背後事實上不是上帝來主導的。是由於過去我們所造的業力在引導這個水流在三界六道裡面去作用種種的果報。既然我們生命的水流是受著業力的影響,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就會出現兩種的情況。


第一個情況就是假設我們內心當中是善良的業力生起的作用,就是我們過去曾經持戒修福,這樣一個善良的業力表現出來,我們感到我們的色身特別的健康,事情也特別的如意。這種情況,我們修習佛法就特別的順暢。但是,有時候我們的生命是由罪業表現出來的。我們曾經在過去生當中由於一時的糊塗,就造了殺盜淫妄的罪業,這種罪業表現出來的時候,就使令我們的色身有種種的病痛。即使我們吃了很多的藥都不見好轉。這是色身的病痛,色身的障礙。內心當中也會因為罪業的干擾,使令我們內心感到昏昧暗鈍。你修學佛法總是覺得心力提不起來。當這種罪業開始干擾我們的生命,這個罪業開始引導我們趨向於障礙,趨向於痛苦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要修懺悔,來破除這種罪業的障礙,使令我們身心能夠恢復一種順暢的階段,繼續的修學佛法。所以,懺悔法門在佛教當中是被判做道前基礎。你不管是修學什麼樣的聖道,你念佛,止觀,或者是修種種的密法,在修道之前,你都必須要透過懺悔來破障。就好像說你今天開車,雖然你有一個非常堅固的車子,但是你要上路之前,你必須用推土機把路上的石頭,這些障礙都把它清理乾淨。你的車子上路以後才能夠順暢的達到你的目的。所以,懺悔法門就是在你上路之前,欲先把道路上的石頭搬開來。它就是扮演一個破除障礙的角色。我們今天是從一個佛法的教理,來探討懺悔的內涵。好,我們看講義。將述此義,大分為四。我們要解釋懺悔的修習法門,總共有四大科,

甲一是解釋名義,首先我們把懺悔的名稱和意義從一個佛教的角度,當然我們一般人說我做錯了事,我向你懺悔,但是這樣的懺悔都是非常膚淺的。佛法的懺悔有一個比較深入的義理。我們先從佛法的角度解釋懺悔的意義。

第二個,甲二,懺悔的方法。假設我們已經不幸造了很多很多殺盜淫妄的罪業,那麼我們應該要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消滅這些來障礙我,會引導我們很多很多痛苦的這些罪障。這個是一個正式的修學方法。

第三,罪除之相。我們通過如法的懺悔,我們怎麼知道這個罪業是消失了呢?有什麼樣的判斷方法表示我們這個懺悔的法門已經修學圓滿。第三個,就是一個懺悔的判斷方法。

甲四,結示勸修。這一科,我們把前面的懺悔方法做一個總結。

現在我們看第一科。解釋名義。解釋名義是在第二面,分成兩科:先解釋名稱,再說明它的義理。

先看懺悔名稱的由來。懺悔在佛教界的名稱是任何成立的。我們看論文。大家請合掌。梵雲懺摩,此翻悔往,有言懺悔,梵華雙舉,准《業疏》云:取其意義謂不造新,懺謂止斷未來非,悔謂恥心於往犯。有將懺字訓首訓誡,義雖通得,華梵須分。這段是出自於律藏。在律藏裡面,講到懺悔有三段。先看第一段。我們先解釋懺悔名稱的由來。梵雲懺摩,此翻悔往,有言懺悔,梵華雙舉。懺悔這兩個字在原始的印度佛教,它本來的名稱叫做懺摩。懺摩這兩個字把它翻成中文,它的意思叫做悔往。悔往就是說你過去已經造的殺盜淫妄的罪業,在就是自己已經造做了。那麼,現在你去回憶你過去的罪業,你感到深深的後悔。這叫做悔往。這個往就是往昔你已經做了,表示後悔。這樣子的一個懺摩和悔往到了後代的佛教,就把它衍變成懺悔,就是把印度文字的第一個字跟中文的第一個字和起來,就叫做懺悔,就叫做梵華雙舉,是中文和梵文的和合。事實上,懺悔最初的字叫做懺摩。是這個意思。

好,我們再看第二段。這一段就正式的解釋了懺悔的一個內涵。准《業疏》云:取其意義謂不造新,懺謂止斷未來非,悔謂恥心於往犯。懺悔的意義,簡單的講,就是不造新。就是過去已經造做的,那就不提了,從現在開始,你不再造做新的罪業。這樣子叫做懺悔。你能夠不造新的罪業,這當中有兩個條件要記住。我們先看這個悔。悔是恥心於往犯。就是你現在的生命,你開始去回憶過去所造的殺盜淫妄的罪業,你表示你的羞恥。表示羞恥的意思就是說假設你的生命再給你從來一次,你絕對不會造這個罪業了。就是你對於你已經造的這件事情表示深深的後悔,或者說深深的厭惡。這是第一個條件。就是對過去的罪業表示追悔。第二個懺是止斷未來非。前面的悔字是觀察過去,那麼這個懺是發願未來。在你未來生命當中,你在佛前發願,那麼你寧捨生命,你不會再造作這樣的罪業了。你內心當中生起一個堅定的誓願,你絕對不在造作了。當你能夠對過去的追悔,的未來的發願,這樣子兩個內容的和合,就是成立了懺悔的意義。

我們看第三段的總結。有將懺字訓首訓誡,義雖通得,華梵須分。古德把懺悔,有的解釋成"首",就是一個新的生命的開始,過去的生命譬如過去死,現在的生命是從新開始的。或者是把它解釋做"誡",這個"誡"就是一種觀照。你內心當中能夠去觀照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開始改過修善。當然,義理是相通了,但是這當中有中國和印度的文字的差別,應該把它分清楚。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說,佛法當然在修學上是一個心地法門,不管你今天修密教,修止觀,修念佛,比如說你念佛,念佛是誰,你不是嘴巴能夠念佛,你也不是身體能夠念佛,一定是你那個明瞭的心能夠念佛。那麼在我們明瞭心的用中呢,心地法門當中,佛法的修學基本上有兩個重點。

一個是破壞的法門,
一個是建設的法門。

破壞的法門,它的所對境呢,是罪業,就是你已經在內心當中累計很多的罪業,這件事情要加以破壞。建設的法門,是對善法,是對菠蘿蜜的法門來說的。諸佛菩薩有種種的善根,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種戒定慧的善根,我們本來沒有的,我們把它建設,把它加強。所以,我們在佛法的修學,簡單的講就是有所破壞,有所建設。

懺悔法門在我們修學當中,它扮演的角色是一種破壞的角色。就是你本來已經有的東西,要把它消滅。當然,它所破壞的是罪業。這個地方有一個重點,你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這個罪業才會消失掉呢?所謂一切法因緣生,你今天沒有掌控正確的因緣,你雖然修懺,但是這個因緣不能消失。所以,不管你今天拜什麼懺法,你內心當中要具足兩個心態。

第一個,恥心於往犯。你對於過去已經造做的罪業表示你的追悔。

第二個,止斷未來非。你對於未來的生命你發願永不再造作。這個對未來的發願很重要。有些人懺悔只是對過去的追悔,但是他並沒有明白的表示他以後不再造做。換句話說,他可能以後遇到這個因緣,他可能還會再造做。那麼,這樣子的情況就不能構成懺悔了。這意思就是說,當然我們身為一個生死凡夫,我們遇到了染污的環境的刺激,你以後有可能還會再造做。有可能,不是說你懺悔一次就OK了。你這個罪業造了以後,你以後還可能會造,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在懺悔的當下,你要發願你不再造做。當下你要有這種心情。你先不管你以後做得到,做不到。就是說,你在懺悔的當下,你要很堅定的告訴你自己,你不再造做了。假設你這個心念不能夠生起,那麼這個罪業是不能夠消失的。所以這個地方,大家要注意。

所以,懺悔的心情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是對過去的呵責,第二個是對未來的期待,發願期待。當你不管修什麼懺法,修大悲懺,修八十八佛,你只要內心當中具足了對過去罪業的呵責,對未來生命的發願,那麼你就能夠唸唸之間去消滅你已經累計的罪業了。因為你已經掌控一個滅罪的因緣。這個地方我們先簡單的把懺悔的名稱,案例啊做一個說明。看下一段。

乙二的述義。把懺悔所對治的,所破除的什麼的因緣是什麼,把它詳細的說明。我們把律藏的文念一遍。

大家請合掌。既識起因,能感後習。一,感種類相續而起。二,招苦報生後當受。今改前非。將修後是,從緣生滅,斯苦世法。於彼惡業,特生厭賤,發重慚愧,立對治過,洗心懺悔。好,我們再解釋,在第四面。前面的一段,我們把懺悔的意義說明,這個地方我們說,我們懺悔,到底我們想要懺悔什麼。先看第一段:既識起因,能感後習。你想懺悔,當然懺悔主要是罪障,佛法的修行都要掌控一個生起和幻滅的因緣,就是你要消滅這個東西,你要先找到它是怎麼生起的。它生起的因緣在哪裡。所以,我們應該先明白罪業生起的因緣,「既識起因」,佛法說一個人會造罪啊,是我們內心當中有一個在我意識,為什麼佛陀他不造罪呢?你不能說因為有這個環境的刺激,我才造罪的。這樣講是不對的了。阿羅漢和佛陀在染污的環境,他也不造罪。所以,佛法的意思是莫向外求。就是我們內心當中在一個平等的心中捏造一個自我的意識,有這個自我意識呢,就跟所有的眾生產生對立了。有我相,就有人相,相互的對立就產生一個保護自我的心態,叫做私慾。保護自我以後,就開始造業。我愛執就造成了當這個環境滿你的願,你就生起貪慾,當環境不滿你的願,你就生起嗔心。這所有貪嗔的煩惱的生起,都是因為你捏造了一個自我意識才會出現的。所以,罪業的生起基本上是我們內心的顛倒。這個罪業生起以後,它會對我們的生命產生兩個重要的影響。

第一個,感種類相續而起。
二,招苦報生後當受。

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先看第二,當我們今天造了一個罪業,或者殺生,或者偷盜,或者邪淫,或者打妄語。那麼這樣的罪業你造了以後,在生命當中會產生兩個負面的影響。第一個,招苦報生後當受。你這個罪業累計到一定的程度,你就要到三惡道去受痛苦的果報。這個叫做異熟果。它的成熟的時間是在以後。所以,它是屬於異熟。第二個就是當下成就的。感種類相續而起。你造了殺盜淫妄以後,你這一部分的煩惱會增加。這叫等流果。假如你今天造一個殺生,你殺了一隻雞,當然殺雞這是一個罪業了。你把罪業造好以後,你生命當中產生兩種對你有傷害的力量。第一個你的殺生的行為產生一個召感三惡道的一個業力。第二個你造了殺生以後,你產生的嗔心加強了。你以後會更容易殺生。所以,我們在造業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誒,反正我就做這一次就好了。其實,你這個想法是錯的。你造了一次,你就很可能會造第二次。你造了第二次,你就更可能會造第三次。就是所謂的感種類相續而起。就像滾雪球一樣,除非你能夠懺悔對治,否則你造做了一個罪業,除了召感未來的果報,你又增加了你這一部分的煩惱。所以,你以後就更容易去造這方面的罪業。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在懺悔之前,我們先知道今天我們造的罪業所產生的一個負面的力量。這兩種力量都是可以通過懺悔來消除的。我們再看第二個,消滅的方法。今改前非。將修後是,從緣生滅,斯苦世法。這段的解釋,就是道前基礎講到我們如何來消滅我們已經造的罪業跟增加的煩惱。

第一個,你要懺悔之前,你必須有觀照力。就是你必須聽聞正法,如理思維。能夠對生命有一個正確的觀照。你要知道什麼是功德相,什麼是過失相。一個佛弟子,你在修學佛法當中,你最重要的是正知見。一個非佛弟子和佛弟子在生命當中都有可能會造罪業。但這當中的差別在哪裡?你如果是非佛弟子,你沒有正見,你造了罪業以後你沒辦法踩撒車了。因為你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叫做錯。所以你的生命沒有改造的,沒有調整的可能性。你只有一次一次的造做,直到這個罪業的力量成熟為止了。那麼佛弟子他能夠明白道理,他有可能會一時的糊塗而造罪。但是,他造了罪以後,他內心顛倒的情緒過去以後,他心平氣和,他聽聞佛法的正見就會現前。他馬上就會知道自己做了錯事。所以,他就能夠今改前非。將修後是。他就能夠發起懺悔的心情。所以,佛弟子他在造罪的差別就是他有調整自己的功能。他有觀照力,當然有觀照力是不夠的。

第二個,要有行動力。從緣生滅,斯苦世法。當你在不斷的迴光返照你的身口意以後,誒,發現自己有過錯了,怎麼辦呢,從緣生滅,斯苦世法。你要修習佛教的懺悔法門。或者你拜八十八佛,或者你拜大悲懺。假借這種修學法門的因緣來消滅這種痛苦的果報。就是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你過去由於一念的顛倒,造的罪業,你現在也應該依止你一念的慚愧心,來消除。所以從緣生滅,斯苦世法。第三段做個總結。於彼惡業,特生厭賤,發重慚愧,立對治過,洗心懺悔。當然懺悔的關鍵是罪業了。所以你在拜懺之前,你必須要思維你的罪業。佛法的修學,我剛剛講過,有些法門是要修皈依的比如你念佛,你念佛的心情是我要跟佛陀學習,那是個善法。你對善法是好耀隨順。但是你現在的懺悔法門是破壞法門,你說我今天拿了一個推土機,那你要破壞什麼東西,你也不知道,你進到佛堂就一直拜佛。你到佛堂一直拜佛,那麼你就不可能懺悔罪障的。因為你沒有把罪障現出來,那你怎麼懺悔呢?所以,懺悔之前先要思維自己的罪業。思維罪業以後,要做三件事情。特生厭賤,對於我們造的罪業表示我們的厭惡和呵責。第二個發重慚愧,我們在佛前許下誓願。我從今天開始寧捨生命,我絕對不再造做了。

第三個,立對治過。正式修習懺法。依止這樣的一個呵責,發願,修懺,來洗除我們心中的污垢,達到真實懺悔滅罪的功德。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說,這個地方有一個重要的觀念,懺悔就是罪從心起,從心懺。你剛開始的罪業不是別人給你的,也不是上帝送給你的,是我們一念顛倒的心生起,造的殺盜淫妄。這個罪業造好以後呢,它跑到你內心的深處,所謂的潛意識,或者第八識裡面保存下來。這叫罪從心起,那怎麼辦呢?將心懺,既然這個罪業是你生起的,別人不能幫你消除了,你要假借你自己的觀照,由觀照以後產生懺悔的心態,假借拜懺的方法再把你心中的罪業消失掉。罪從心起,將心懺。在明朝,藕益大師在《靈峰宗論》講到一個公案。他說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寺廟叫高明寺,大陸的高明寺,這個高明寺有一個沙彌叫做?弘沙彌。?是??的?,弘是弘一大師的弘。業弘沙彌。這個沙彌平常是非常守規矩的,但是他在工作上被調到做庫房。庫房就是掌管整個寺廟的所有的飲食,所有的資具。因為這個沙彌出家不久,所以戒定慧的功力比較單薄。所以,遇到飲食的誘惑,就經常去偷吃常住的食物。當然,這個偷吃一定有心有境,依止貪慾的煩惱,去偷取物品。那麼心境和合,罪業成就。他偷取常住的物品,偷取了一年。正正一年的時間。到了除夕的時候,就是農曆年除夕的時候,他就生了一場重病。在重病當中,在睡夢當中,他夢到了佛教的護法關公現前。關公他看到這個沙彌就呵責他,說你一再一再,一次又一次的,偷取常住的罪業,你以後到三惡道去。關公呵責他以後,拿棒子,手杖,打這個沙彌,這個沙彌從被關公打了以後,從夢中驚醒,驚醒以後,身體非常的疼痛。而且,嘴巴也不能講話了。當然,如果你不是佛弟子,你就怨天尤人了。你生命就沒有辦法調整。

所以,佛弟子的差別,他有觀照力。他能知道這件事是怎麼回事。這個?弘沙彌只是一時的糊塗,他的正見沒有失掉。所以他自我反省,他覺得自己造了罪業。開始就修懺。他從大年初一開始修,修到大年初四,到第四天,他整個的病痛就完全消失了。嘴巴也恢復講話了,這是一個罪滅之相。所以這個地方我們是說,罪從心起,將心懺。這個沙彌本來沒有罪,因為一時的煩惱,糊塗,產生罪了。那麼,也必須假借他的懺悔心來消除。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今天,不怕你造罪業,就怕你不知懺悔。所以我們對於過去所造的罪業,應該做三件事情,於彼惡業,特生厭賤,發重慚愧,立對治過,所以才能夠洗心懺悔。這個地方是講到我們懺悔的內涵。

好,我們看第二科的甲二。這一科呢,前面是把懺悔的意義我們做了一個說明,這一下我們就正式的說明懺悔的方法。這當中有三科,初,思維業果,二,生起懺心,三,正修懺法。這三科當中,思維業果,生起懺心,都是屬於道前基礎,就是你拜懺之前你必須具足的業果的正見跟懺悔的心情。就是你要進入佛堂拜佛之前,這兩個都要具足的。第三個,正修懺法是你到佛堂以後正式的修法。看第一科:思維業果。思維業果當中,有兩科,先看業果的理論。我們今天要具足生起慚愧心。慚愧心的生起是依止正見生起的。正見的基礎來自於對業果的觀察。

宗喀巴大師他提出我們應該如何來觀察業果呢。有三個角度。

第一個,業果決定,第二個,業果不失,第三個,增長廣大。

你通過這三個角度,你就能夠正確的觀察業果。我們先看第一個。業果決定就是說業力去召感果報是不會有任何差錯的。所謂,你造了善業,決定召感安樂的果報。你造了罪業,業決定召感痛苦的果報。這樣的因緣是絕對不會有差錯的。說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們今生所受用的果報啊,有很多很多的差別。比如說,誒,我的眼睛很健康,可是我的眼睛很健康不是我父母親給我的,是我前生在眼睛這方面的業是比較善良的。但是,我的鼻子不太好。那麼這件事情,我以前在這方面,在鼻根方面造的罪業。就是說,你可以從你現在的果報,可以去推知你以前在某一個方面的業,哪一方面是善,哪一方面是惡。這是第一個判斷。第二個呢,預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身為佛弟子,我們就會相信有來世。你有時候也會想想,我來生是一個什麼樣的相貌呢,其實你現在也可以大致的做一個推斷。你怎麼推斷呢,就是今生作者是。我今生有持某一部分的戒,某一部分的戒沒有持,我今生有修某一部分的善,某一部分的善沒有修。那麼,你把今生所造的行為都加起來,你就能夠簡單的描繪出你來生的果報。說是,預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你今天在修懺之前,你要相信生命不是我們能夠決定的,是由業決定的。說是,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這是我們在業果方面的第一個思考。快樂和痛苦,完全是由於我們自己的業力所決定的。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業果不失。就是說,你造了業,這個業,它是不會自動消失掉的。說是,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個觀念很重要,一個人要懺悔,你要知道,業果是不會失掉的。

過去在台灣,有一個女居士。這個女居士前生有強大的善業力,所以她福報很廣大。當然,福報大的人就比較怕死亡了。但是,不幸的是,她雖然造了善業,她前生也造了罪業了。所以,她今生就得了癌症。中年了,還不是年紀很大就得了癌症。所有的醫生都看不好了。有人建議說那你乾脆到喜馬拉雅山上找那個大修行者。請他幫你加持。這個時候,這個女居士就經過一翻的波折,就找到了喜馬拉雅山上修行的上師。當然,這個上師他有禪定了,他就入定給她觀察。他說你的癌症的確是有罪障。他說我現在可以用我的禪定力,三昧力把你的罪障暫時挪到後面去。你的病痛馬上就會好。但是,你來世還會得一次癌症。看你要不要。這個女居士聽了以後就放棄了。

我覺得這個西藏上師還是有點良心啊,講真話了。就是說呢,業果不失就是說,我們身為佛弟子的基本觀念呢,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如果你不認同這個觀念那,你已經不是個佛弟子了。就是說一切法的生起,不管是善法,惡法,有它的因緣,消失也有它的因緣。那麼,你今天造罪的時候,你的因緣是從你的內心生起的。這個東西是從你內心生起的,別人就不能夠幫你消滅。如果說,你這個罪業是外來給你的,是外來的,是他生的,那麼你本來沒有這個業,是別人給你的。別人給你的,別人當然也可以把它拿走。問題是你的罪業是你的虛妄心生起的,那麼你沒有辦法消滅,就像佛陀在經典上講說一個比喻:說你今天在那個地方睡覺做夢,你在夢中出現很多的夢境,看到很多快樂的夢境,也遇到很多痛苦的夢境。這個夢境是怎麼來的呢,是你那個做夢的心現起的,佛陀不能夠到你的夢境裡面把你的夢消滅掉。佛陀只能到你的夢境,把方法告訴你,說你現在是在做夢了。我告訴你,把這個夢消滅的方法。好,那麼你這個時候依照佛法的方法操作,你覺悟了,光明出現了。這個夢境就消失了。這個叫做罪從心起,將心懺。所以,當我們造了業以後,諸位要知道,你要把這個業消失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懺悔,沒有其它的方法。有些人他造了罪業以後,他不去懺悔,他去佈施。把這個拿錢來贖罪。你拿錢出來佈施叫做修善,你積集一個福報。你以前造的殺盜淫妄叫做罪業。這是兩件事情。你那個造罪的心不生起慚愧,懺悔的心,你那個罪業還在。你來生得果報的時候,非常的富貴。但是你這個罪業表現出來的時候,你也是短命多病。所以,這個業是不能互相抵消的了。所以,你在懺悔之前你要知道業果是不失的。它每一個業有它召感的一個相對的果報。佈施召感富貴。持戒召感莊嚴,那麼你造的某一方面的罪業,它有某一方面的果報。所以,我們在懺悔之前,我們就要知道你不去懺悔,這個業是永遠存在的。

第三,增長廣大。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人生為善惡,果報還如此。前面是講到業是不失的,第三個是比較可怕了。就是它不但是不失啊,它還增長廣大。就是說你春天的時候,播種一個小種子,但是你秋天收穫的時候,是一萬顆的果實。我們造善造惡也是一樣,你不能夠說,誒,我造惡的時候才花十分鐘了,我得果報的時候應該只有十分鐘的痛苦了。不是這個意思了。以前有一個禪師了,他在打坐的禪定當中呢,產生了障礙,他本來心中是跟空假中三觀很相應的。忽然間呢,他的心和他的法寶的所緣境當中出現一個山,由這個鹽巴組成的山,把他障住了。當然,他今天是佛弟子,就會去反省自己,原來我以前剛出家的時候,曾經跟寺廟的廚房偷了鹽巴。但是,我們想他偷鹽巴也不會很多了,怎麼會到最後變成一個山呢。這個地方,大家要注意一個觀念,你造了業以後,當然這個業是諸行無常,你在造的時候,它剎那剎那生滅,你可能造了五分鐘或者十分鐘,這個業消失了,已經作完了。但作完以後,你內心當中產生一種功能。就是罪業的種子在裡面。這個種子它在你的心中,在唯識學上說,它的種子是剎那剎那生滅,什麼叫生滅呢,就是它不斷的變化。我們的心是有為法,是流動的。只有佛的心是不變化的。你看到佛陀的心,昨天和今天是一樣的。那麼,所謂的變化就是說,它有兩種情況,它要麼不是增加,要麼不是減少。它不可能停止不動。變化就是它有增有減。你不懺悔,就表示你認同這個業的存在,就表示隨喜。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戒律上說,你犯了罪業,你不能擱到隔天晚上,你要當天晚上就把它懺悔。因為你不懺悔,諸位要知道,你不懺悔的意思就表示你自己對這個罪業的一個隨喜認同。你隨喜認同,這個業就會隨著你一天一天的過去而不斷的增長廣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造罪,花了十分鐘,但是我們來世去地獄的時候,是好幾百年。因為它,由於你的隨喜,它的種子不斷的輾轉增生,輾轉增生。所以,我們發現罪業以後,即時懺悔很重要,因為它是增長廣大的。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今天在正式的進入佛堂修懺之前,你必須把因果召感的道理加以觀察。觀察業果決定,這個業的確有召感果報的功能。

第二個,業果不失,你造的罪業,你不可能有僥倖的,你逃不掉的。它在你的心中,它絕對不會消失掉。

第三個,它不但不消失,它還會隨著你一天一天的過去,而增長廣大。

所以,我們今天對罪業採取的是逃避,對我們只有傷害更大。所以我們今天造的罪業,我們唯一的挽救之道就是面對它,消滅它。這個是在我們懺悔之前你應該要作的一個心裡的準備。好,我們先休息十分鐘,後面再繼續的說明。請起,禮謝法師三問詢。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五面。我們這一科講到甲二,正式說明懺悔的方法。懺悔的方法有三個主題。

第一個是思維業果的道理。思維業果當中,有理論的思維,跟一種事相的觀察。理論的思維是說今天當我們造了一個業,這個業就有召感果報的功能。假設它是一個善業,它一定會召感安樂的果報,如果它是一個罪業,它一定會召感痛苦的果報。雖然這個業還沒有表現出來,但是我們就應該有這樣的認識。這個業有召感性。第二個,業果不失,這個業除了你懺悔以外,你沒有辦法讓它消失掉了。連佛陀都不能讓你的業消失掉,不可能。第三個,增長廣大,它不但不消失,還會在你的糊里糊塗的一天一天過去當中,它不斷不斷的增長廣大。所以,我們今天對於所造的罪業啊,我們應該要加以面對。加以消滅。這件事情是非常急迫的事情。這就是我們在懺悔之前你應該有的一個正確的觀察。再看第二科,

丙二,罪業之相。前面的一科是從理論的推論,第二科是從我們一種身心的相貌,或者色身,或者內心所表現的相貌,來判斷罪業的存在。這個是從事相的觀察。好,我們先把它念一遍。大家請合掌。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赫然消沮,或問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類此,即須奮發,捨舊圖新,幸勿自誤。好,我們從生命當中,我們怎麼知道我們累積了罪業呢。我們看這段的說明。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佛法說是相由心生。我們外表的相狀是由內心的業力所表現出來的。所以,你從相狀的情況就知道你內心是所累積的是罪業比較多或者善業比較多。這以下有六種情況都是表示你的罪業已經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了。就有這六種相貌出現了。所以,我們從相貌也可以判定他罪業的勢利。看第一個,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就是說,我們這個明瞭的心,已經昏昧暗墩,它的明瞭的功能幾乎完全要失掉了。你剛才講什麼事情,它一聽就忘掉了。念佛一坐就打瞌睡。就是說他的心已經沒有堪能性,沒有去照作善法,沒有去修習菠蘿蜜的力量了。就是說他的心已經被罪業所遮障,蓋住了。比如我去念佛,我的明瞭的心跟念佛中間有一段牆壁遮住了。這個牆壁就是罪障。心跟佛號中間有罪障擋在中間了。所以,你今天要憶念佛號變的很困難。這個地方就是說心神昏散。

第二個,或無事而常煩惱。煩惱就是一種煩躁惱動,名之為煩惱。在天台小止觀說,罪業的體性是躁動性。所以,你一個人累積了殺盜淫妄罪業太多的時候,即使這個業還沒有正式的表現出來,你的心也會比別人躁動。反過來,你今天造的善業,這個善業的體性是寂靜。這個寂靜,它有幫助你念佛或者修止觀的功能。所以,我們不管是念佛,修止觀啊,都應該廣修善業當助行。因為善業它是寂靜。那麼寂靜的心中,你要修止,修觀那,它是隨順,相隨順。如果你經常感到今天也沒有發生什麼事,但是你非常躁動不安那,就表示你內心當中就已經累積了一定的罪業了。山雨欲來風滿樓啊,山雨還沒有來就有徵兆了,這個風已經出現了。

第三個,或見君子而赫然消沮。當然這個君子有戒定慧的功德,我們看到君子內心應該感到歡喜,就像一個人看到光明,太陽一樣的好耀。但是,你今天看到有功德的君子,你感到羞愧不安,那表示我們的德行有虧了。當然,這當中也表示了一個徵兆,就是你在內心當中也累積了部分的罪業。或問正論而不樂。你聽聞到佛法的真理,佛法的真理就像世間的光明,能夠引導我們離苦得樂。本來應該隨順歡喜,但是你變成嗔恚排斥了。這也表示一個人有障礙了。這個障礙,它不喜歡你聽聞佛法。煩惱本身是厭惡光明的。或施惠而人反怨。我們今天施給眾生恩惠,別人應該對我們歡喜的回報。結果我們施給對方恩惠,別人對我們反而是一種嗔恨。那表示我們過去曾經對他造了罪業。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你這個修行者,你經常要檢查你的夢境是很重要的。在唯識學上說,你從你的夢境也可以多少知道你最近的修行情況。你這幾天夢到的都是殺盜淫妄,顛倒的夢,你很久沒有夢到佛法僧的功德,甚至你從夢中醒過來講話也是語無倫次的,這些都是罪孽之相。所以,苟一類此,即須奮發,捨舊圖新,幸勿自誤。好。當然,前面的徵兆都還是一個因地。這個業都還沒有表現。但是你發覺以後,你要趕快的發奮圖強。趕快通過懺悔,不要耽誤了這個美好的時機了。

我們修學佛法,一個人會成功失敗啊,就是你要掌控這個非常適當的時機。什麼叫適當的時機呢?如果你的罪業已經轉成果報了。這個就非常難懺悔了。比如說,你這個罪業已經使你變成一條狗了,這個罪業已經成熟了。那你根本沒有辦法懺悔了。

懺悔的時機就是這個罪業還沒有表現出來。它只是一個徵兆。這個時候,它在因地的時候,它是很好懺悔的。你甚至只要七天,甚至三七,就可以把它消滅掉了。就是說,你生命還在的時候,你一口氣還在的時候,你還有能力把這個罪業消失掉。但是,等到你死亡的時候,死亡到來的時候,臨命終的時候,臘月三十算總帳,當這個罪業表現出來的時候,你要懺悔,來不及了。那個時候,你完全沒有自主力了,你完全沒有講話的餘地了。業力在引導你了。引滿能招業力牽。就是說,當這個業還在保持當中,你要消滅它非常容易,只要你掌握正確的方法,你一定可以把它消滅掉。你一口氣還在的時候,你還有機會。但是你喪失了這個美好的時機啊,等到業表現出來的時候,你只有去承擔它,沒有其它的方法了。

這個地方,古德告訴我們,苟一類此,即須奮發,捨舊圖新,幸勿自誤。你千萬不要錯失了這個懺悔的良好的時機了。這個就是我們在懺悔之前,你應該要先通過理論或者事相的判定,去觀察到業力的存在。當這個業力存在以後,我們通過理論的觀察,或者通過身心世界相貌的觀察,我們確定的確我們有這個罪業。沒關係,佛法講一切法因緣生,它因緣生,佛法多的是法寶,佛法就有讓它隨順一個清淨的因緣,讓它消失掉。怎麼消失呢?看第二段,生起懺心。當我們確定這個罪業已經在內心當中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了,我們面對這個罪業的第二個態度呢,生起懺悔之心。

什麼叫懺悔之心呢?在古德當中,提出了三種心。第一個是畏懼心。第二個是羞恥心。第三個是勇猛心。

這三種心具足了叫做懺悔心。

先看第一個。畏懼心。天地在上,鬼神難欺,吾雖過在隱微,而天地鬼神,實鑒臨之。重則降之百殃,輕則損其現福,吾何可以不懼。當然,這是儒家的思想了。說是在天地之間,有賞善罰惡的天地鬼神,雖然我們造罪的時候是在隱藏之處,沒有人知道,但是舉頭三尺有神明。它會把你的過失全部的記錄下來。或者我們說是,我們內心當中有一個潛意識,有一個第八識,第八識它會把你所造的業都保存下來。這個業,重則降之百殃,種種的災難,輕則損其現福,應該感到畏懼了。所有的懺悔心,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個畏懼心最重要。你在修懺的時候,你對罪業沒有畏懼的心,對當來的果報沒有畏懼心啊,你不會怖畏當來的果報啊,你根本不構成懺悔。在台灣,大概是三年前還是五年前,有一個殺人犯。這個殺人犯他以前還是學佛的,是個佛教徒。當然,佛教徒也會去顛倒,造罪業。殺人犯後來他被抓到以後,他是要被槍斃的,判死刑了,因為他殺了很多人。在臨命終之前,哎,他改信基督教了。記者就問他,那你以前是信佛教的,現在怎麼信基督教呢?他說佛教的因果觀念,讓我感到害怕。我信基督教,我信上帝就得永生啊。我內心不感到害怕。所以,我信基督教。所以,一個人要起顛倒的時候,誰也救不了他的。你造了罪業,你本來就應該感到害怕。結果你不知道怕,不知道怕,你的業更加堅固了。

諸位要知道,今天不是說你不知道怕就沒事了。今天,我們對於善業,我們應該隨喜讚歎。但是,你今天所造的是個罪業。那你要消滅它的因素就是畏懼。當然,也有人問我說,那這樣子的話,我們思維罪業的時候,那麼你這麼不斷的思維罪業,在修懺的時候思維罪業,那是不是在加強這個罪業的實力,因為你憶念它。諸位要知道,罪業造了以後,它是印藏在內心的深處,如果你不去想它,那麼你就一天過一天了。當然,你今天要把它消滅,你當然要把這個資料調出來。就是憶念,叫它現前。如果你今天回憶你過去的罪業,你是用隨喜讚歎的心情,哎呀,我做的真好,我下次還要繼續作,你這種憶念一定是增加它的實力。如果你今天把這個資料調出來以後,你是一種呵責,於彼惡業,特生厭賤。你是一種厭惡的,呵責的心,那麼你這個罪業是折損的。所以,你把資料調出來,不是說一定會增加,也可能會減少,看你用什麼心態來面對。但是,現在佛弟子有一種情況了。我們講修觀了,我們昨天講到觀察生命有空假中三觀,有些人他經常內心當中,安住空性,他就會忽略他內心的深處,有很多很多的業力沒有處理。他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沒有畏懼的心情。這也是一個危機了。所以,智者大師講,你修了空觀,要修假觀。空觀按照真諦理解,你入的是一種清淨,平等的法界,那是離相的法界。但是你修假觀的時候,你回歸到因緣,因緣當然有清淨的因緣,有雜染的因緣,你就必須要善知取捨。你有所厭惡,有所追求。所以,假設你對罪業已經不感到畏懼,這個不是好事情。正常的修行者應該要畏懼罪業,好耀善法。就是說,當你把罪業引申出來的時候,你在思維罪業的時候,第一個我們對罪業的心態是畏懼的。因為他會帶給你來生痛苦的果報。

看第二個。第二個是羞恥心。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塵情,私行不義,謂人不知,傲然無愧,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前面的心態是比較消極的,是對罪業的畏懼,這個地方是比較積極的。一種自我期許,或者說是自我增上。我希望能夠希聖希賢的一種希望,目標。那麼,你應該思維,世間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聖賢,一種是我們這些造惡凡夫。當然,聖賢他的內心當中累積很多的功德莊嚴,我們凡夫一生當中累積很多殺盜淫妄的罪業。當然,這樣子只是假觀來觀察因緣。但是,當我們把這些所謂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些因緣所生法,它的功德,莊嚴啊,這些如夢如幻的功德莊嚴,把它剖開來,發現它的內心是一個如,是一個明瞭心存在。我們凡夫,因為顛倒,造了殺盜淫妄的罪業,把這些如夢如幻的罪業,把它剖開來,我們也發現我們現前明瞭的心性也是如,一如,無二如,這個時候,我們內心當中就產生一個感覺。為什麼我們生命的原點是相同的,都是現前一念清淨明瞭的心性。那麼聖賢能夠由這個心性,依止這個生命來記功累德,成就種種的功德莊嚴,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心甘情願糟蹋我們的心性,去造殺盜淫妄,給自己帶來無窮的痛苦。

所以,這個時候,你會開始反省,調整你的心態,你應該要向聖賢學習,因為你也做的到。就是說,聖賢做的到的東西,我們也做的到,因為我們本身是一樣的。一個修行者,他對自己沒有任何的期許,目標,他很難抗拒他的慾望。你無所謂。到三惡道去也無所謂。我來生做一個卑賤的人,做一隻螞蟻也無所謂。那麼,你這樣子,佛法對你就沒有什麼幫助,因為你根本沒想要追求美好的生活,因為你不想要離苦得樂。所以,一個人能夠遠離過失,消除他的罪障,你內心當中有一種自我期許,對未來的生命想要追求安樂,離開痛苦的希望。這件事情非常重要。這是第二點。因為這個希望是你做得到的。假設這個成就功德我們沒有辦法做的到,那我們沒話講。這段經文就是說,古代的聖賢,他的現前一念心性跟我們凡夫的現前一念心性完全一樣的,那麼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印光大師,藕益大師,他做得到,我們也做得到。只要我們肯努力。這樣子就給我們一種希望。

第三個,勇猛心。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抉剔;大者如毒蛇嚙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此風雷之所以為益也。那麼,當我們對於罪業產生了畏懼,對諸佛的功德產生想要成就的好耀,那麼第三個你所要具足的心態就要是勇猛。我們看內容。當一個人他已經發現了過失。但是他為什麼不改過呢?他就是猶豫不決,懈怠。假如說,他明天再來懺悔了。那麼,這種明日復明日的思想,就很可能你今生就沒有機會懺悔了。就是一天,一天的這樣空過了。所以,我們應該思維這個罪業啊,小者如芒刺在肉,就是這個罪業在心中啊,就像你一根針刺在肉裡面,你越晚拔出來,這個針對你的傷害就越大。這個針刺上去,你馬上拔出來,你可能擦個紅藥水,一兩天就好了。這個針刺了一個禮拜,拔起來以後啊,你可能半個月才會好。就是你拖的越久,我們要處理這個罪業就越困難。那麼大者如毒蛇嚙指,你這個手指頭被毒蛇咬到了,你不把這個手指砍斷那,毒液跑到心臟。你就死亡了。這就是我們應該要把握當下的意思了。這個就是勇猛心。我們在前面的懺悔意義也講過,罪從心起將心懺。就是,我們的心,它能夠造業,既然這個業是由心造的,當然也由這個心來轉業。心能造業,心也能轉業。但是,你這個心要能轉變這個業,你必須具足三種心。畏懼心,羞恥心,勇猛心。你這三種心具足了,你才能夠轉業。這就是說,我們在進入佛堂開始修懺之前,你應該具足對業果的正確觀照,第二個,生起一個堅定不移的懺悔心。當你這兩個資糧都準備好以後,你就有資格修懺了。

看第三段。正修懺法。首先我們講到懺悔的種類。

懺悔的種類的種類有兩種,一個是事懺,一個是理懺。先看事懺。

一般,佛教的懺悔有三種懺法。第一個是責心懺,第二個是做法懺,第三個是取相懺。所有的懺悔法門不離開這三種。

先看第一個,責心懺是自責己心,令生厭離。這種責心懺都是比較輕微的過失。在戒律上說是下品的罪業。就是說你很想去造做一個罪業。或者殺生,或者偷盜,或者邪淫,或者妄語等等,但是你還沒有付諸行動。在你還沒有付諸行動的時候,就被你的觀照力發現了。這個時候這個罪業還沒有正式的成熟。只是起心動念,還沒有付諸行動。這個時候的懺悔方法叫責心懺。就是呵責自己的心。我不能起這個念頭。這個念頭會給我生命帶來無窮的痛苦。這個時候,轉唸唸佛,把你的佛號提起來。不能念,要它念。煩惱不能斷,要它斷。用佛號的力量來取代妄想的力量。就是呵責自己,使令這個惡唸經過你的呵責,而在你的心中消失掉。這種大部分是對下品懺。就是只是起心動念,還沒有付諸行動的罪。第二個是中品罪,叫做法懺。向清淨的大小乘僧,發露懺悔。這種叫中品罪,就是你不但起心動念,而且付諸行動。這種就必須要發露了。發露在歷史上講到兩種,一種是向一個人,一個大乘的法師或者小乘的法師,我在菩薩戒也開緣說,你受了菩薩戒,你犯了罪以後,你也可以向佛菩薩懺悔,也可以。你沒有適當的人可以發露,以可以向佛菩薩白告。

第三個是取相懺。這個取相懺是懺除殺盜淫妄的根本重罪,都是比較重的罪。我們看,若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見好相為期。此須至誠懇切,外假壇儀,內資理觀,凡《法華》、《方等》、《大悲》、《占察》、《八十八佛》等一切行法,皆屬取相懺攝。能滅根本重罪,令淨戒復生,亦能消七逆罪,使重罪輕受。前面的做法懺,它只能夠真對某一個罪業來懺悔。就是你曾經在某一個時間,空間,所造的某一個罪,向佛菩薩發露,表示你的追悔,表示你從新的發願。但是,取相懺,它的對象可以統攝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罪。它不是一定要針對某一個罪,它可以針對所有你過去所造的罪,同時來懺悔。當然,這樣子的話,是通懺三世,所以它的時間比較久了。它的時間或者二七,或者三七,或者一年,要以見好相為期。取相懺的成功,你必須在夢中見到種種的瑞相,看到佛菩薩,看到光明等等。它的方法呢,你要至誠懇切,就是前面說的要具足懺悔的心態。畏懼心,羞恥心,勇猛心。內心當中有懺悔的心,外假壇儀,內資理觀。這個外指得是我們的身業和口業要遵守懺悔的儀軌,應該禮拜就禮拜,應該發露就發露,內心當中不斷的思維罪業的過失,來生起呵責厭惡之心。這樣子講,或者是法華懺,或者方等懺,大悲懺,占察業報懺,或者八十八佛,都是取相懺攝。它的功能能夠滅除我們無始所做的殺盜淫妄的重罪,使令我們清淨的戒體,再一次的復生。也能夠消除這種殺父,殺母,殺聖人的七逆的重罪,使令我們重報輕受。所以,懺悔當中,力量最大的就是取相懺。當然,取相懺,你可以選擇你要的,或者大悲懺,或者八十八佛,或者法華三昧懺,都可以。當然,重點是你在懺悔之前的資糧,你對業果的思維,對罪業的畏懼,跟羞恥,這都必須具足的。第三個,理懺。言理懺者,既在智人,則多方便,隨所施為,恆觀無性。這個理懺也是非常重要的。

智者大師說,假設你懺悔的人,你只是修事懺,這樣子,隨修懺法,終不清淨。就是你只是在表象上思維業果,生起畏懼,來修懺,你這樣子修懺,不管你怎麼懺,只能讓罪業暫時的減少。那個罪根沒有拔掉。隨修懺法,終不清淨。就是你這個罪根在啊,就像病源還在啊,春風吹又生。所以,你在事懺的時候要間帶理觀。什麼理觀呢,恆觀無性。就是無生觀了。這個地方很重要。這個地方我們說明一下。剛開始我們觀察這個心的時候,我們所觀察的內心是比較表層的內心。所謂的假觀,就是因緣的熏習,因緣的造作所產生的善惡的功能。我們會發現到我們內心當中累積很多的善業,持戒修福的善業,但是可也累積很多的殺盜淫妄的罪業。我們剛開始觀心是觀這種表層的假觀。但是如果你只是停留在這個地方,你也會畏懼惡法,好耀善法。也是不錯。但是,你這樣子的修行,終究是不究竟的。你應該進一步來觀察我們這個善惡的功能,說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就是說,我們所累積的罪業啊,它是因緣所生法。那麼,因緣所生法就是如夢如幻的,你把罪業剖開來,善業也剖開來的時候,你看到你內心的本來面目啊,原來我們的心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一句話,對我們懺悔業障非常重要。它會告訴你說,原來我們的本性是清淨的,這個罪業是後來才有的,就是後來才有的。那麼後來才有的,它可以消除啊。所以,我們在懺悔一個人成功或者失敗,除了你是不是畏懼以外啊,你對你內心的本質,你的本來面目的觀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認為說我這個人本來就有罪障啊,沒辦法了。那你再怎麼懺都懺不乾淨的,因為你認為你有罪障。你應該認為說,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應該認為說,你的心原來是清淨的,本來是清淨的,你是後來才有罪障。你不應該說,你本來就有罪障。你要本來就有罪障,你根本不可能懺悔的,懺悔不乾淨的。你應該說,你本來的心是清淨的,那是後來一時的顛倒才有這些如夢如幻的罪障。我現在假借如夢如幻的懺法,來消滅如夢如幻的罪障,來恢復它的本來面目。你的思考應該是這樣的思考才正確。你有這種思考,對你的懺悔有很大的加持力。日劫相倍,你修一天的懺法,超過人家修一劫。你不修理觀那,你要持大虧的。

所以,我們在觀察內心的時候,你可以先觀表層的內心,觀察到罪業,生起畏懼,這當然第一個。你再觀進去,你把罪業剖開來,再觀進去,你觀察到你的本來面目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你相信罪業是可以消滅的。這個時候,你修懺法所產生的滅惡的功能啊,那就不可思議了。那麼我們也聽說,一個人能夠修理觀來修懺那,滅業障如翻大地。他從大地上,他從根本上扭轉罪業。所以,在古德的註解當中,不管你今天是修什麼樣的法門,你修淨土,禪宗,密宗,在修懺的時候,都要具足事懺,理懺,缺一不可。

你只是說修理懺,我的自性本自清淨,我本來是清淨。你本來是清淨沒錯,但是你現在已經不清淨了。所以,你只有理懺而不去做事修,執理費事,說事數寶,那麼你只有事懺而不理懺,你這樣子執事昧理,只知道在因緣上打轉,不知道你本性清淨,入道多辛苦。就是事倍功半。所以,我們應該要事理並行的。這個地方是講到懺悔的方法。有事懺跟理觀。我們再看丙二的具足五緣。當然,懺悔最重要的就是取相懺。

其實在懺悔當中,我們希望把不但是把某一個業,而是把所有的業都懺悔。這個取相懺有兩個,第一個,你要修取相懺,要請聖明證。每一個懺法都有他的懺悔主,都有他的本尊。你修大悲懺,它的本尊是觀世音菩薩。你看,你修大悲懺,你剛開始的時候都要禮請觀世音菩薩的降臨。你拜八十八佛,它的懺悔主是普賢菩薩。所以,你剛開始在修懺之前,要知道你的懺法的本尊是哪一位,要至誠的,在內心當中,要心念口誦,來迎請懺悔主的降臨。第二個說己罪名。懺悔的人,你最好寫一個發願文。你看藕益大師的懺悔,他都寫一個發願文。那麼,你在當中表明你在什麼時候做過什麼罪業,對這個罪業表示你的後悔之意。說出你的罪名。第三個,立定誓願。說出罪名是針對過去的,立定誓願就是你對未來有什麼樣的期許。你在佛菩薩面前正式的發願。從今以後寧捨生命,你絕對不再造做了。這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斷除惡念的相續。不能再有想要造作的心情。第四個,讀誦禮拜。就是正式的修懺法。或者是嘴巴讀誦,身業禮拜。你遵循種種的懺法。第五個,如教明證。你根據夢中所見到的好相,你就知道你這個懺悔是不是清淨了。如教明證,就是你從見好相與否來判定你的罪障是不是消除了。這一科是講到懺悔的方法。我講一個小故事來說明懺悔的過程。

在清朝,有一個姓張的居士。這個張居士,他家裡面很貧窮。在古時候,封建制度啊,你生長在邊界種姓啊,你除了讀書以外,你就沒有出頭的日子了。這個張居士,他人窮志不窮。發奮讀書,十年的寒窗,終於在15歲的時候考上秀才。當然,秀才還不是正式的功名了。所以,他繼續的進步,在20歲的時候,他準備去考舉人。他辛辛苦苦籌了一點錢,跟他的同學就到南京去參加會考。到南京的時候,離考試的時間還有兩個禮拜。大家就提議說到南京的街道上去走一走吧。到街道的時候,看到一個寺廟。這個寺廟前面有一個算命先生,一個老先生。他們就去算命,聽說這個算命很準。這個老先生就一一的為他們算命了,你今年考到第58名,你考到第12名。那麼,看到張居士的時候,這個老先生突然間楞住了。他詳細一看,他就問張先生說,你從什麼地方來。他說我從北方來的。他說那你從北方來啊,來到了南京那,那麼你花了多少時間呢?他說我花了差不多有7天的時間。他說那你現在正好,你不要考試了。你馬上回去還來得及。那麼說怎麼回事呢?他說你的相貌啊,死相現前。你趕快回去家鄉啊,落葉歸根。中國人的個性啊,回到家鄉死亡。他說這樣子有沒有什麼補救方法。他說這個沒辦法,你這個死相啊,非常的堅固,非常的明顯,沒有改變的辦法。這個張先生他興沖沖來考功名啊,對人生充滿了希望啊,結果被算命先生說7天必死。就很沮喪了。沒辦法,就收拾行禮,帶著最後的錢回家鄉去了,一個人很落寞回到家鄉去。在回家的途中,到了第三天的時候,這個船到黃昏的時候就要休息,補充商品,就靠在岸邊。這個張居士心情不快樂,就走到岸邊去散步。他走走走,就離開岸邊一段距離了。遠處呢,看到一個婦人走過來,這個婦人左邊牽著一個小孩,右邊也牽著一個小孩。肚子又懷了一個小孩。這個婦人就哭哭啼啼的往這個岸邊走過去了。張先生一看,事情不對勁,沒準是要去自殺的。這個張先生就問這個婦人說,你是什麼事這麼傷心那。這個婦人說,我家是賣豬的。我今天早上跟我先生賣豬的時候,我們帶著四頭豬出去,早上賣了兩頭,那麼到中午的時候,我先生的酒肉朋友來找他,就帶他去喝酒。我先生臨走之前告訴我說,這兩頭豬,一頭豬最少要賣五兩銀子。少一兩都不能賣,兩頭豬十兩銀子。他交待完了就去喝酒了。那麼我在看管的時候,有兩個人來買豬,經過討價還價,十兩成交了。這兩個人把豬買走以後啊,我看他的銀子比一般的銀兩還輕。結果嘴巴一咬,原來是假的。這下糟糕了。我先生平常脾氣就暴躁,現在損失十兩銀子,他肯定會把我打死。與其這樣,我不如去自殺算了。一時想不開了。那麼這時,張先生說你咱們是同病相連。那麼,你的十兩銀子可不可以給我看看。他一看,果然是假的。這個時候,張先生起了一個非常堅定的善念。我是必死之人,雖然我的十兩銀子是買棺木的,買棺木也沒有什麼意義了。乾脆我來救她好了。就把他自己實際的銀兩和對方假的銀兩對調過來。他就跟這個婦人說,這個是真的,你怎麼說是假的呢?這個婦人一咬,果然是真的。她說,哎呀,你真是我的貴人那。我差一點就喪失了四條生命。這個時候,這個婦人就歡喜的把這個十兩銀子就帶走了。張先生作了這件事情以後,天色已經黑了,沒有辦法回到船上了,找不到回去的路了。他一看旁邊有一個土地公廟,就跑到裡面去睡覺。看這個意思,這個土地公廟是非常破舊了,沒有人看管的,一個荒廢的土地公廟。他睡到快天亮的時候,這個土地公廟晚上就出現一個神。放大光明。那個書上寫的是個很高大的神。他說你趕快起來,趕快起來。當張先生一起來的時候,還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這個神就把他往外一推。他一到外面的時候,這個土地公廟整個的震動,就垮下來了。他逃過一劫。但是在土地公廟垮下來的當下啊,他馬上感到他的心情起來很大的變化。從之前的悶悶不樂,突然間豁然開朗。他知道他的罪改變了。他這個時候趕快回去,對船夫說現在不回去了,到南京考試去。到了南京的時候,他第一件事找那個算命先生,那個算命先生說你不用講,我知道你做了一個大陰德的事情。他說你這次去,一定有大功名。你這次考試有大功名。你整個的死相完全的扭轉過來了。後來,他去考試,考了第三名,活到八十幾歲。這件事是什麼意思啊。罪從心起將心懺。張先生怎麼有這個短命的罪呢。不是上帝給他的,是他今生或者前生曾經一時的糊塗累積的罪業。這個罪業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來。在這個罪業還沒有表現之前,我們說過,也還沒有成熟之前,一定可以懺悔。所以,他由於一念的善心生起,把這個業扭轉。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業的改變的相貌。比如說你踢足球,你把球往東邊踢一腳,如果你中間不做任何改變,這個球肯定是往東邊去的。如果這個球還沒有到達目的之前,你又補了一腳,往西邊補了一腳,這個球的方向就改變了。懺悔就是這樣。就是只要這個罪業還沒有正式的成熟,你就又有希望消滅它。這個地方,就是我們必須在懺悔之前你應該有這樣的信心。罪從心起,還從心滅。

好,我們看第三科,罪除之相。我們經過前面的思維業果,生起懺心,如法的來修習取相懺,那麼我們怎麼知道這個罪業消除了呢?在以下說出了判斷的方法。好,我們把它念一遍。大家請合掌。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夢吐黑物;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皆過消滅之象也。好,我們加以解釋。這以下有八種情況。你只要具足了一種就表示你的懺悔達到了效果。第一個,或覺心神恬曠;你在修懺之前你的內心是悶悶不樂的,經過你的修懺以後,你覺得你的心情突然開朗,輕鬆了,這就是判定你的罪已經消除了。看你的心情從沉悶而變成恬曠。第二個,或覺智慧頓開。你以前聽經啊,你怎麼聽你就是聽不懂。你的內心跟法當中就有一層隔礙障住。你現在經過懺悔,你聽到法師說法,你法喜充滿,這個智慧頓開也是罪業消滅之相。(第三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你在整個繁忙的人事當中,你是左右逢源,什麼事情,事事順利,沒有障礙,自然間很順利。(第四個),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這個人本來是你的怨家了,但是因為你的懺悔,他看到你不但不生氣,反而對你產生歡喜了。(第五個),或夢吐黑物;你在夢中夢到你吐出髒東西,或者你在夢中看見你在洗澡。這個都是罪滅之相。(第六個),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你在夢中能夠看到這些古德聖賢,這個都是罪滅之相。你能看到古德,那表示你跟古德心心相應那,感應道交了,如果你的心是罪狀,古德的心是清淨,你根本不可能夢到他的。你能夠夢到他,表示你們兩個的心的水平是很接近了。所以說,這都是好事情。(第七個),或夢飛步太虛;就是感到輕飄。我們前面說過,善業的體性是輕飄的,所以你在夢中是往上跳是好事情,如果你在夢中夢到從石頭上掉下來,這個就不是好事情。(第八個),或夢幢幡寶蓋,看到三寶清淨的莊嚴,那麼種種勝事,皆過消滅之象。說是相由心生,那麼你可以從你的身心世界的相貌來判定你的罪業是不是消滅了,總之,這個罪消失相就是安樂的,就是輕飄。跟前面的苦惱躁動是有所不同的。

我們看最後一段。甲四,結示勸修。懺悔法門,簡單的講,就是一個事相的懺悔,一個是理觀的懺悔。先看事相的懺悔。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恚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懺悔,我們第一個在觀察時,先看到罪業,當然這是表層了,看到罪業,有從產生的罪業產生呵責,從新發願要改過。所以,事懺的關鍵是觀這個業,是比較表層的。理懺是觀到心的。看理懺,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當我們在觀察這個業,說是我們看到了這個罪業,這個罪業是依止在哪一個地方呢?其實業是由心所做,也是由心來消失。就是本性是清淨。那麼,我們本來清淨的心性當中,一念的糊塗,罪從心起,造了罪業。既然罪業是從內心生起的,我們也可以假借我們懺悔的心來把它消滅掉。那麼,到最後,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罪業也不可得,這種煩惱的心也不可得。這樣子就是真實的懺悔。把這種惡念的相續的功能也破壞。所以,事懺是懺悔罪的表相,理懺是拔除罪根。這兩者懺法都是需要來修行的。總之,我們佛法的修習有正行和助行。正行就是你念佛,修止觀,或者持咒。但是,這樣子的一個車乘在運轉的時候,懺悔的目的就是把這個車乘要走過的路中間的石頭,都預先的把它撥開來,叫破除障礙。這就是我們修懺的意義。它是所有法門的一個共同的基礎。好,我們今天跟大家學習到這個地方。阿彌陀佛。

http://www.folou.com/thread-535252-1-2.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收集一些佛法與人生的文章,這裡的文章皆是轉帖。不回答問題或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