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不要總是說「等我掙了大錢,我再佈施」!——果報最不可思議的智慧佈施/勸發菩提心
要修佈施,不要總是說「等我掙了大錢,我再佈施」!——《佛說百喻經》
《百喻經》
愚人集牛乳喻
昔有愚人,將會賓客,欲集牛乳,以擬供設,而作是念:「我今若預於日日中吸取牛乳,牛乳漸多,卒無安處,或復酢敗。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臨會時,當頓吸取。」
作是念已,便捉牛母子,各系異處。
卻後一月,爾乃設會,迎置賓客,方牽牛來,欲吸取乳,而此牛乳即干無有。時為眾賓,或嗔或笑。
愚人亦爾。欲修佈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時,然後頓施。未及聚頃,或為縣官、水火、盜賊之所侵奪,或卒命終,不及時施。彼亦如是。
白話大意:
愚人蓄積牛乳的故事
過去有一個蠢人,準備宴請朋友,想收集一些牛奶,準備設宴時用。於是他想:「我現在如果把每天吸出的牛奶儲存起來,牛奶會逐漸多起來,以至無處儲存,還會發酵酸壞掉。不如就放在牛肚子裡裝著,等到舉行宴會的時候,再一起把奶擠出來。」他有了這樣念頭,就捉住母牛和小牛。分別各拴在不同的地方。
一個月以後,他才舉行宴會。迎接安頓好來的客人,牽過牛來,打算擠奶。可是這頭牛的奶已經乾癟得擠不出來了,當場醜態百出。這些前來的客人,有的瞪著眼,有的笑話他是一個愚蠢的人。
蠢人都是這樣。要修佈施,總是說「等掙到大筆錢的時候,然後再一齊佈施」。
可是,還沒有等到成為富人時,有的被官吏勒索掉,有的被水火、盜賊侵奪而損失掉,或一下子性命終結,來不及作佈施。
這正像故事中那個蠢人的想法一樣。
【啟示】:
無常迅速!
請及時修行、及時行善、及時佈施、及時行孝道!
=========================
古語云: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杯不如無。
在別人最需要、最緊急、最貧困、最渴求時解決燃眉之急,功德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偉大的佛陀,也慈悲地為我們開示了快速培福的幾種佈施對境:
世尊的開示:修福的四條捷徑,得福與供佛無異
《佛說處處經》:
佛欲度世(涅槃)去。
諸比丘白佛言:諸在世間人,皆當從佛得福。今佛度世去,諸世間人民,當復從誰得福?
佛言比丘:我雖度世去,經法當在。復有四因緣,可從得福:
一者,畜生無所食,飼之令得命。
二者,見人得疾病無瞻視者,當給與供養,令得安隱。
三者,貧窮孤獨,當護視。
四者,人獨一身行禪念道,無所衣食,當給視之。
是為四事佈施,持善意與之。其得福,與佛等無有異。
【白話大意】:
一,對飢餓無食的畜生(如流浪貓、狗,鳥雀、蟲蟻等),給予食物,使之活命。
二,患病孤獨無助、身邊無親無朋探視,能去親近資助、供養,使之身心安穩。
三,對貧窮孤獨者,去探視、護養。
四,對獨處行法、無衣無食的修行人(在家、出家),能供養探視。
對上述四種情形的眾生,能持善意供養佈施,所得福德,與供佛無異。
【啟示】
佛陀列舉的這四種情形,都是急難之中亟需救拔的狀況。
對於佈施者而言,也是最大、最肥沃、產出最快捷的良好福田!
==========================
無機法師 開示——獲得富貴的佈施法:應時行施
應時行施,是指應該在一定的時間內及時佈施的行為。
譬如冷時,我們為無衣者佈施衣服;在饑荒時,為饑者佈施食物。如此,對需要者而言才有用處。否則錦上添花,對有者而言,實在毫無意義。
所以,佈施應該對應著時效,在人們沒得吃、沒得穿時給他吃的、穿的、為最有利於需要者的佈施,才可顯現其效果,此種佈施才可以稱作「應時行施」。
有位在逃難中、飢渴的國王,遇到一位農夫施捨給他一碗地瓜湯,他吃得津津有味,覺得這碗地瓜湯真是人間珍品。事後,他凱旋回朝,吃的雖是山珍海味,但他每每想起農夫為他煮的那一碗地瓜湯,總覺再鮮美的食物都抵不過那碗地瓜湯的可口、好吃。
他要求廚房為他煮地瓜湯,但是,不論御廚如何變換口味,他都覺得沒有農夫煮的好吃。於是,大臣們找來當時為國王煮地瓜湯的農夫,請他依著當時的作法再煮一碗。當國王吃著這碗新做的地瓜湯時,一樣覺得沒有當年那碗地瓜湯的好吃。
其實,地瓜湯並沒有今昔之別,有別的是當年國王正在逃難中、在饑鋨中,雖是最粗糙的食物,對一位又饑又渴的人來說,地瓜湯簡直就是玉液瓊漿、人間美味。而現在,國王口中吃的是山珍海味,心中的感覺是饜足的,地瓜湯如何能和王宮中的食物媲美呢?
所以說:「救人救急。」在人們沒有且需要時給他、救他,他的心中必然非常的感激。
而對一位佈施者而言,也是上天給了他一次非常好的佈施的機會,讓他有機會去獲得功德,累積功德,此時他做的佈施、功德也是最大的。
反之,在人們匱乏時,不但不救助,甚至還哄抬物價銷售,就是非常缺德的行為。
=========================
貧女難陀,乞錢燃燈,福報無盡,蒙佛授記成佛 ——《白話賢愚經》貧女難陀品第三十七
=阿闍世王 燃燈供佛=
在阿闍世王授決經中,記載一段貧女佈施一燈,得佛授記的故事。
有一天,佛陀在羅閱只國耆闍崛山。當時,阿闍世王恭請佛陀吃飯,飯後,佛陀回到祇洹精舍。阿闍世王與只婆商議道:「現在我們已經供養過佛陀吃飯,以後再做些什麼事,表示對佛陀的恭敬呢?」
只婆就建議:「燃燈供佛!」
於是,阿闍世王命大臣具備百斛麻油膏,從宮門點至祇洹精舍,連續不斷,煞是美觀。
=貧女難陀 乞錢燃燈=
當時,有一位貧窮的少女,名叫難陀,生成好像對佛陀有顆恭敬的心,她雖然常想供養佛陀,但卻苦於沒有錢財。這一天,她看到阿闍世王這麼大的佈施,點燃了萬燈供佛,心裡非常歡喜。於是,她將乞得來的一個銅錢,到賣麻油的商店,請求店主賣給她油膏,也想燃燈供佛,店主一看,告訴她說:「你這樣貧窮,為什麼不用乞得來的錢去買食物,而買麻油膏做什麼呢?」
難陀說道:「我聽說生值佛世,是百劫一遇的難事,現在,我幸能躬逢佛世,但卻沒錢佈施。今天,我看到大王點燃油燈,做大功德,心裡非常歡喜,雖然我很貧窮,也想能點燃一燈供養佛陀,請你賣給我一些油膏吧!」
賣油膏的店主知道了難陀的心意,很受感動。本來一個錢僅能買到兩合油膏,店主卻多給了她三合。難陀女歡喜的拿著油膏到佛前點燃了一盞燈。
=眾燈皆熄 一燈獨明=
難陀女知道這盞燈油膏不多,將點不到半夜就會熄滅了,但是,她虔誠地遙向佛陀合掌頂禮,發願道:「我願世世生生能作佛事,請求佛陀加被此燈當通夕光明不滅。」
靜靜的夜晚,大地籠罩著一片黑暗,但佛子的油燈,希望點亮了眾生的心光。
是夜,阿闍世王所點的油燈,有的已經熄滅,有的燈光微弱,只有難陀女所燃之油燈光明不絕,膏亦不盡,通夕不滅,直至天明。
天明時,難陀女又來頂禮佛足。
這時,佛陀告訴目連尊者道:「天已大明,可滅諸燈。」
於是,目連尊者次第熄滅諸燈,惟難陀女所燃一燈,滅之再三,卻仍光明熾盛。目連尊者拿起袈裟揮扇,燈光卻更明朗;又以威神引強風吹之,貧女的燈光不但不滅,反而更加光亮,上照梵天,傍照三千世界,目連尊者感到非常奇異。
=佛陀授記 貧女成佛=
佛陀看到目連的舉止,便說道:「好了!好了!這是當來佛的光明功德,並非你的威神所能毀滅。難陀女的信心,可滅除無量劫的罪業,如果今後再發心以經法教化人民,再過三十劫,此難陀女功德圓滿,當能作佛,號須彌燈光如來,其世界不須要日月光明,人民身中皆有大光,宮室眾寶光明相照,如忉利天。」
難陀女聞佛授記,心生歡喜,即時舉身騰入虛空,離地約百八十丈,後躍下向佛作禮而去。
阿闍世王聽到這件事情後,問只婆道:「我所做的功德這麼大,為什麼佛陀不為我授記?難陀女才點燃一燈,卻能蒙佛授記,這是什麼道理呢?」
只婆答道:「大王所作雖多,因心有分別,故功德即有大小,難陀女因能發願回向注心於佛,故得蒙佛授記,其心已和法施相應,法施無邊,故功德其大無比。」
貧女難陀以能誠心之故,因燃一燈的功德,蒙佛授記,當來作佛。
由此可知,功德不在於大小,只在於吾人之用心是否專誠——因為專誠,所以才能毫不吝惜地及時佈施啊!
【啟示】:
這個故事也說明了「及時佈施、及時供養」的無邊利益。
假設,貧女難脫抱著「愚人蓄牛乳、賺了大錢再行佈施」的心態,那就失去大利益、苦不堪言了!
幸好難陀聰明智慧,把這「乞討來的一錢」及時捨出,才徹底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這種殊勝的「及時佈施、及時供養」之果報,真是令人歎為觀止啊!
【結論】
最殊勝、最聰明、最智慧、最緊迫、最需要做的佈施——馬上行動、及時佈施給最需要、最緊急、最渴望的眾生!
http://www.folou.com/viewthread.php?tid=751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收集一些佛法與人生的文章,這裡的文章皆是轉帖。不回答問題或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