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轉】佈施重在心誠/多吉祥

【轉】佈施重在心誠/多吉祥

在《賢愚經》中,有一則如下的故事。

《賢愚經》貧女難陀品第二十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國中。有一女人名曰難陀。貧窮孤獨。乞丐自活。見諸國王臣民大小。各各供養佛及眾僧。心自思惟。我之宿罪。生處貧賤。雖遭福田。無有種子。酸切感傷。深自咎悔。便行乞丐。以俟微供。竟日不休。唯得一錢。持詣油家。欲用買油。油家問曰。一錢買油。少無所逮。用作何等。難陀具以所懷語之。油主憐愍。增倍與油。得已歡喜。足作一燈。擔向精舍。奉上世尊。置於佛前眾燈之中。自立誓願。我今貧窮。用是小燈。供養於佛。以此功德。令我來世得智慧照。滅除一切眾生垢闇。作是誓已。禮佛而去。

乃至夜竟。諸燈盡滅。唯此獨燃。是時目連。次當日直。察天已曉。收燈摒擋。見此一燈。獨燃明好。膏炷未損。如新燃燈。心便生念。白日燃燈。無益時用。欲取滅之暮規還燃。實時舉手。扇滅此燈燈焰如故。無有虧滅。復以衣扇。燈明不損。佛見目連欲滅此燈。語目連曰。今此燈者。非汝聲聞所能傾動。正使汝注四大海水。以用灌之。隨嵐風吹。亦不能滅。所以爾者。此是廣濟。發大心人所施之物。

佛說是已。難陀女人。復來詣佛頭面作禮。於時世尊。即授其記。汝於來世二阿僧祇百劫之中。當得作佛。名曰燈光。十號具足。於是難陀。得記歡喜。長跪白佛。求索出家。佛即聽之。作比丘尼。


=============================================================
白話直譯:

一時,佛在捨衛國祗樹給孤獨園時,國中有一個女人,名叫難陀。她生活貧窮,孤身一人,依靠流浪討吃為生。常常看到國中王公貴戚,大小臣民,一個個都備辦齋飯供養佛陀和眾僧。不由心中自思:我前世罪孽深重,此生處於貧窮卑賤之中。今生遇到佛陀出世,雖有廣大福田,但不能種下善良種子。

難陀想到此處,心酸感傷,深深懺悔自責前世罪孽。於是四處討要,也想給佛陀和眾僧做點微薄的供養。她每日不停地討乞,終於得到了一枚金錢,便拿著這枚金錢到賣油者家中,想用這枚金錢買油。

賣油者說:「一枚錢買的油,少無所用,你想用它做什呢?」
難陀就把她買油供佛的想法全部告訴了賣油者。賣油者可憐同情難陀,就給難陀加倍給了一些油。

難陀得到油後,心中非常高興。將所得之油盛足一燈。於是拿著油燈,來到祗園精舍供養佛陀。把油燈放在佛陀面前的眾燈之中,自立佛前,發誓乞願:「如今我貧窮困苦,只能用此小燈供養佛陀,乞願以此功德,讓我來世得到智能和光明,滅除一切眾生的愚昧黑暗。」 難陀發誓之後,便向佛陀致禮而去。

過了整整一夜,所有供燈全部熄滅,惟有難陀供獻的這盞油燈仍然獨燃明亮。當時正好輪到佛弟子目連值班,第二天,目連發覺天亮,便去收拾燈盞供具。看到這盞油燈獨燃發光,燈油燈芯都無減損,就如新點燃的一樣。心想:白日點燈,沒有大用。便舉手扇滅此燈,可這燈火焰如故,一動不動。目連見燈不滅,又用衣服去扇滅油燈,油燈還是照樣不滅。佛陀看到目連要扇滅此燈,就對目連說:「如今這盞油燈,不是你們聲聞弟子的神通力所能熄滅的。就是你用四大海水澆灌它,讓巨大的山風吹捲它,也難以把它熄滅。這是什緣故呢?是因為它是一個發下宏願、廣濟眾生的人所供的油燈。」

佛陀剛對目連講過此話,貧女難陀就來佛陀面前,叩頭施禮。當時佛祖即給難陀貧女授記:「你在來世第三阿僧祗百劫之中,可以成佛,名叫燈光,十號具足。」

難陀貧女得到佛陀的授記之後,心中萬分高興,長跪佛前,請求出家。佛祖即便答應,讓她作為比丘尼加入僧團。
======================================================
名相註釋:

一般而言,所謂佈施是指散發自己的財物來救濟窮苦的人之意。但在《雜寶藏經》中,所勸於世人的卻是「無財之七施」:
那就是第一的「眼施」,以慈祥而明亮的眼睛待人之意;
第二的「顏施」,以笑容待人之意;
第三的「身施」,以清潔而端正的儀容待人之意;
第四的「言施」,以溫和的語氣待人之意;
第五的「心施」,以真心待人之意;
第六的「床座施」,把坐位、地位或名譽等讓給別人之意;
第七的「房舍施」,以打掃得乾乾淨淨的房子接待訪客之意。

若遇有貧窮者,自己雖無財可施捨,但在見到他人佈施時,亦應隨之而生歡喜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收集一些佛法與人生的文章,這裡的文章皆是轉帖。不回答問題或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