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

【轉】四種念佛方法持名為最

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四種念佛,唯持名最契機。持至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體顯露,西方妙境,徹底圓彰。即持名而親證實相,不作觀而徹見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今人教理觀法,皆不了明。若修觀想實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墜。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出自《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擷錄》)

念佛方法

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閒忙。立一課程。此外。行住坐臥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時當默念。不宜出聲。宜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難念。若衣冠不整齊。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潔淨處。均須默念。默念功德一樣。出聲於儀式不合。無論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有聲而旁人不聞)。心中默念。均須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如此則心不外馳。妄想漸息。佛念漸純。功德最大。

持名念佛一法,普利三根。觀像、觀想念佛,唯心地法門明白之人則可。否則或致起諸魔事。持名念佛,加以攝耳諦聽,最為穩當。任憑上中下根,皆有利益,皆無弊病。(出處同上)

楞嚴經與實相念佛

楞嚴一經,實為念實相佛之最切要法。然又為持名念佛,決志求生極樂,無上大教。所示二十五圓通,除勢至圓通,正屬持名,兼余三種念佛之外,餘者總為念實相佛法門。以至七趣因果,四聖階位,五陰魔境,無非顯示於實相理,順背迷悟之所以耳。如是念實相佛,說之似易,修之證之,實為難中之難,非再來大士,孰能即生親證。以此之難,固為持名念佛之一格量勸贊。了此而猶欲仗自力以斷惑證真,復本心性。不肯生信發願,執持佛號,求生西方者,無有是處。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淺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門也。於持名識其當體實相,則其益宏深。外持名而專修實相,萬中亦難得一二實證者。(出處同上)

專持名號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唯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此經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所證所信。信則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彌陀要解》)

為什麼說持名念佛最為殊勝?

因觀想念佛,境廣心粗,不易成就。觀像念佛,有像可觀,離像難現。實相念佛也不易契入。而提起一句洪名,妄想立即轉化,簡單易行,故持名最為殊勝。(徐恆志居士《幻齋隨筆》)

修淨土的人走哪條路才是捷徑?

有四種方法,其中以持名為捷徑。念佛四種方法即是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實相念佛,就是念自性本有之佛,即自性天真佛,它要用般若智慧之光,去照見一切客觀存在的現象,它的本性都是空的,天台止觀,禪宗參究向上,都是用這種方法。觀想念佛即是依《觀無量壽佛經》作十六種觀想,經中有詳細說明,讀者細研,自然明白。觀想念佛,即觀佛形像,心常系念。持名念佛即只念阿彌陀佛名號。實相念佛,著重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向外求,親證本有之佛,但凡夫被無量劫來業障所遮蔽,怎麼能一時頓悟,親見本有之佛呢?故實相念佛一法,一般人不可運用。觀想念佛要作十六種觀想,並且不能間斷,也非人人都能修學的。觀像念佛,必須依靠佛像,像去還無,因成間斷。只有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快,只要唸唸相繼,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即在其中了,不勞觀想,不勞觀像,如子憶母,一定能夠依靠佛的加持力量,往生西方,一旦往生,即出輪迴,成佛也就不遠了。(李炳南原著《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請問觀想念佛要注意什麼?

念佛一法,約有四種。所謂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攝機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如欲作觀,必須熟讀觀經。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淨佛現,境非外來。唯心所現,不生取著。既不取著,則境益深妙,心益精一。能如是,則觀想之益,殊非小小。如觀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現。此則全體是妄,與佛與心,皆不相應,即伏魔胎。因茲妄欲見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現作境界。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業所現。遂大生歡喜,情不自安。則魔即附體,喪心病狂。縱令活佛現身救度,亦末如之何矣。須自量根性,勿唯圖高勝,以致求益反損也。善導和尚雲,末法眾生,神識飛揚,心粗境細,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特勸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誠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宜自詳審。又志誠懇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盡心力以行之,則幸甚。(增廣文鈔卷一復吳希真居士書一)

為什麼說持名念佛最利末法鈍根之士?

念佛一法,乃佛教之總持法門。但有專念自佛,專念他佛,兼念自他佛之不同。專念自佛者,如諸經中,深窮實相,以期悟證,乃於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等諸法中,以般若智照,了達此一切法,當體全空,親見本具妙真如性。及禪宗看念佛的是誰,並各種話頭,以期親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者是。此於四種念佛中,名為實相念佛焉。

專念他佛,有三種念法。一觀想,謂依十六觀經作觀,或專觀白毫,或但觀丈六八尺之佛身,或觀廣大法身,及具觀十六種觀。二觀像,謂對佛形像,想佛相好光明等。三持名,謂一心稱念阿彌陀佛聖號。此三種念佛,法雖不同,皆需具有真信切願,方可與佛感應道交,方可決定現生出此娑婆,生彼極樂。

此四種念佛,唯實相念佛,諦理最深,然頗不易修。以唯仗自己戒定慧,及參究照察之力,別無他力補助。若非宿根成熟,則悟尚不易,何況實證。

唯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儻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必於現生親證念佛三昧,臨終決定往生上品。縱根機陋劣,未證三昧,但以信願持佛名號,如子憶母,常時無閒,迨至臨終,感應道交,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末世眾生,唯此是賴。否則但種來因,難得實益。果能志心持念,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心佛兩彰,而復雙泯時,則實相妙理,覿體顯露,西方依正,徹底圓彰。即持名而深達實相,不作觀而親見西方。攝機最普,得益最深,最利末法鈍根之士,大暢如來出世之懷。

以故從上知識,多皆注重於持名一門,此念他佛之大致也。至於自他俱念,即所謂禪淨雙修者。有以專看念佛的是誰,以期明心見性,不以信願求生為事者。雖似禪淨雙修,實為有禪無淨。既無信願,莫由仗佛力以帶業往生。儻未到業盡情空地位,又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脫死。是知禪淨雙修,唯具深信願者方能得益。否則固不如專致力於持佛名號一門也。(文鈔續編卷下彌陀聖典序民(二十年))

四種念佛

﹝出普賢行願記﹞

〔一、稱名念佛〕,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於晝夜間,一心專注,或一萬聲,乃至十萬聲;如是歲月既久,則唸唸不斷,純一無雜,臨命終時,定見彼佛現身迎接,決得往生極樂世界矣。(梵語阿彌陀,華言無量壽。)

〔二、觀像念佛〕,謂觀阿彌陀佛形像相好,口稱佛名,則心不散亂。心不散亂,則本性佛從而顯現。如是則唸唸不斷,純一無雜,臨命終時,定見彼佛現身迎接,決得往生極樂世界矣。

〔三、觀想念佛〕,謂端坐正念,面向西方,心作妙觀,或想阿彌陀佛眉間白玉毫相光,乃至足下千輻輪相,如是從上至下,從下至上,展轉觀之,觀想純熟,三昧現前,臨命終時,決得往生極樂世界矣。(梵語三昧,華言正定。)

〔四、實相念佛〕,謂念阿彌陀佛法性之身,即得實相之理,無形無相,猶如虛空;心及眾生,本來平等,如是之念,即是真念。唸唸相續,三昧現前,決得往生極樂世界矣。(摘錄於《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http://www.dizang.org/wd/nf/010.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收集一些佛法與人生的文章,這裡的文章皆是轉帖。不回答問題或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