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8日 星期六

【轉】業報/chitong

作者: chitong (堅強背影) 看板: Buddhism
標題: Re: [問題]業報
時間: Sun Nov 9 20:23:41 2008

※ 引述《cheyoyo (cheyoyo)》之銘言:
以下問題僅是就我所知道的觀點先提供您參考,有錯請見諒。


今天突然想到一件事
就是業報真的連修行都無法轉嗎??

>>>可以轉。或者說這些本不存在執著而有的,就是它非實有的。


像佛陀己經成佛了..還會吃到有毒的磨菇而腹痛如絞
舍利佛己經佛成阿羅漢還會被亂杖打死

>>>是因為有因就一定有果,這是沒有人可以避免的。

所以真的是業報都無法轉嗎??

>>>>
從第一義諦而言,業報是本來為幻有的東西,執取所致,執取而為實有存在。
應該是可以轉的,去種種我執就可以轉了,說轉業或消業等不如說去我執可能更好,不過說消業我是認為也是世俗諦而說無不可。反正都是幻隨人說的。 XD
(因為正確而言,要說消業或業存在至受報就有斷常問題了。這和第一義諦的空性會有矛盾,類似有無涅盤的難題。)

因為有我就有業有業就有我。所以才說無業就不用輪迴,因為無我了。因為"我"是如幻的,所以業也是如幻。(這只是從第一義諦理論的描述,實際上的修證可就不是如幻非實有的。)
>>>>

可是我看有達摩祖師的電影裡面,他被燒死了..可是又活起來
還有佛經也記載被人節節支解..還可以再復活

>>>>
這是神通問題嗎? XD
>>>>

這樣有沒有互相衝突呢??

修行到底能不能夠轉業呢??

>>>>
應該可以,去我執就可以。
以下取一些討論和文章供參考
>>>>


我也是新學,對這也不是很懂,不過剛好有看到文章,所以拿來分享和討論看看,
並當作參考。

但我覺得,如果要討論完整的業報觀,好像不是那麼簡單。:D
(我認為因為只要牽扯到空性,就會有斷常問題,偏偏萬法是皆空的,
否則應該都只是世俗諦的譬喻。)

先定義何謂業

【業】

--------------------------------------------------------------------------------
(術語)梵語羯磨Karma,身口意善惡無記之所作也。其善性惡性,必感苦樂之果,故謂之業因。其在過去者,謂為宿業,現在者謂為現業。俱舍光記十三曰:「造作,名業。」業為造作之義。是有二種:一如身之取捨屈伸等造作,名為身業,音聲之屈曲造作,名為語業,是直指身之造作,語之造作為業也。二與第六意識相應而起,心所中思之心所也,思之心所以造作為性,故以之為業性。即動作身之思為身業。動起語之思為語業。作動意之思為意業。依此義而俱舍論就十業道區別業業道與業道。謂殺等七支為身語二業,故為業,又為業之道。業為身語之二業,自體是業,業之道為思心所遊履之處。又貪瞋等三者,唯為業之道,以彼非自體業,唯為思心所遊履之所故也(依大乘之教,則意亦有業之義,依此則貪等之意業亦為業業之道也)。此二種業中,小乘俱舍以第一種為實業,為正感果之異熟因,大乘唯識以第一種為假業,以第二種正發動身語之現行思心所,為招當果之實業。
--------------------------------------------------------------------------------

FROM:【佛學大辭典】

找白話點的解釋更易於了解。

=============《學佛的基本認識》莊春江 編著============

第二章 生命之流
第三節 業力的形成與展現

http://0rz.tw/8242S (內文有更詳盡的說明與解釋。)

什麼是業力

業的主要涵義,指的是行為、作為,包括外在的肢體行動與語言展現, 以及內在的意志、意念等心理活動。

=======以下先從大師之間的討論看看。===================

超越生死的智慧對話

< 聖嚴法師與索甲仁波切的對話 >

http://0rz.tw/4c500

業可以藉由修行消除嗎?

聖嚴法師:

想請教您,在漢傳佛教之中,對於往生佛國淨土這部分有些爭論。其中的關鍵在於業,如果靠修行,業是可以消的,什麼樣的業都可以消。

只要修行,只要心念轉變了就可以消,在您書中也是這樣講的。

但另外若從因果的觀念來看,如果造的是很重很重的業,則定業是不可轉的。這有一點矛盾,有一點衝突。

以藏傳佛教的觀點,對這個的看法如何?是不是即使造了再重的業,包括五逆的罪也可以轉?(按:五逆即殺父、殺母、出佛身血、殺阿羅漢、破和合僧等五種重業。)

索甲仁波切:

在藏傳佛教中有一種非常重要的說法,就是說,一些負面的或惡的業,例如五逆罪,在本質上是惡的。但它仍有一點好的質,就是它還是有可能被淨化。

一般來說,所有的業都可以淨化,因為其究竟本質是無常的,既然所有的事物都是無常的,是空,則業也是如此。

但是我認為兩種說法都對,因為如果你造了很重的惡業,是很難淨化的,所以有些人會說幾乎不可轉,因為它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淨化。

但這也要視許多因素而定,有時候人在佛前認真的悔改,真正的懺悔,因為是非常特殊的情況,甚至連很重的惡業都可以被淨化。但一般而言,像五逆這類的業確實很難轉。

聖嚴法師:

其實漢傳佛教也是這樣說,如果你能夠起觀想,觀中觀或者是空觀,觀成了,那罪就是不存在的。罪,它的自性是空的,或說任何一種業的自性都是空的,所以它可能不存在。若你觀想成功了,那這些業便是不存在的。

但是因為犯的罪太重了,很難觀想成功,阻礙很多,因此我們要懺悔,要有很長的時間來懺悔、修行、結善的緣,才能夠修行成功。

索甲仁波切:

是的,影響罪業能否消除的因素很多。例如我們那些很重的習慣就很難調整,光是一種很重的口音就很難改了。

聖嚴法師:

如果一個人的習氣太重,可能會阻礙他對空性的瞭解,並造成許多不好的後果。不過依據漢傳佛教的傳統說法,一個人可以藉由持戒、布施、忍辱等修行來轉化其習氣。

索甲仁波切:

是的,這就好比是五波羅蜜多,如河流一樣匯歸於般若波羅蜜多的大海。就某種角度而言,這些修行法門都是技巧性的手段,是方便法。但有一點很重要的,智慧和五波羅蜜是結合運用,要以智慧來結合五波羅蜜,若沒有空性的瞭解,即使修習了種種相關的善行,也不是真正的波羅蜜多。

當人們瞭解了空性,才有可能淨化重業。也就是瞭解到,

所謂負面的業是不實存的,甚至連造業的人也不存在的,只有領悟到,明瞭這些事實上都是幻化的,才有可能淨化。

問題是,在修行的時候,可能可以領悟到一些空性;一旦回到日常生活中,很快就會忘記,壞習慣又回來了。

因此,如何將空性持續在日常生活是很重要的,讓心常保澄澈明覺的狀態,讓空性的體悟與人的現實生活結合。我們常教人觀想,

在下座時自己是幻化之子,能夠如此,在空性現前的當下,心就會被淨化,壞習慣不會再出現;可是如果不經常練習,一些負面的習性很快就會故態復萌了。


================中論觀業品=================


中觀論頌講記 印順導師

觀業品第十七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12/yinshun12-22.html

本品是觀世間集的最後一品。世間集,主要的是說煩惱與業;不過說到惑業,就要談到起煩惱造業,由業感果的經過。

所以經中觀苦,即觀蘊、處、界的無常故苦;觀苦集,就涉及從業感果的因果相續了。集諦中,煩惱雖是生死的推動力,但直接招感苦樂果報的,是由煩惱發動造作種種業所引起的業力。

所以,以業力結束這一門。而且,品題說觀業,實際上談到了由惑起業,由業感果,作作者、受受者的全部問題;所以本品可看作苦集的總結。招感來生的生死苦果,業是最主要的;果報的或苦或樂,是由行為的或善或惡所決定的。

但是,現在造業,怎麼能感將來的苦果?這是有業力的存在不失。業力到底是什麼?存在,到底是怎樣地保持,怎樣地存在呢?

探究到這問題,佛教的各派學者,就提出種種理論去說明他。說一切有部,成立色法的無表業,以三世實有的見地去說明他。但有的以為無表業是假色。經部譬喻師,根據世間植物種果相生的現象,說業是熏習於相續心中而成為種子。正量部的學者,根據如字在紙的券約,說業的不失法犢子與經量本計,主張有我,以我為作者受者。

業力是重要的問題,也是佛教發展當中的一個主要問題。種種說法,雖各各自圓其說,然在性空正見的觀察下,這都是似是而非的,意見更多困難更甚的,不能解決此重要教義。所以頌中一一的洗破,讓樸質而純潔的佛教本義,顯發出來。


< 因內文太長而略,但有提到各部派種種破斥業的邪見,有興趣可以仔細閱讀 >


以下僅提供最後的顯正義來做參考

己二 顯正義

如世尊神通 所作變化人 如是變化人 復變作化人 如初變化人 是名為作者
變化人所作 是則名為業 諸煩惱及業 作者及果報 皆如幻如夢 如燄亦如響

作者,作業,受者,果報,這都是世俗諦中現有的。

論主已一一破斥有自性見的作者、作業、受者、受果,而正見的業果,需要成立。既可以答覆外人,也可以免他人落於斷見,所以結顯正義。先說明緣起業的真相,後結歸到業力等是如幻如化。
神通,不唯佛有,佛弟子中的羅漢聖者也有的,不過從化起化,是聲聞弟子所不能作到的。

經中說有六種神通,這裡說的「世尊神通」,指神境通而說。由世尊神境通的力量,「作」出種種的「變化人」;由這所「變化」的「人」,「復」又「變作」各式各樣的變「化人」。此從化起化的比喻,即說明作者、作業的都如幻化。

「如」最「初」以世尊 [P312] 為根本所「變化」出來的「人」,是變化的,還能起化,所以譬喻本「作者」。那又由「變化人所」幻「作」出來的種種化人化事,是從幻起幻,如以無明愛而起作的「業」。

此中有一問題,如幻如化,經中所常說的。但執有自性的學者,以為所幻化的,可以是假,但幻化到底要有能幻化者才能成立;此能幻化者,不能說是假有的。所以他們歸結到實有、自相有。

這不但聲聞學者,即以大乘學者自居的唯識家,也還是如此。這本來自性見未盡,難以使他悟解一切皆空皆假名的。所以論主特出方便,以從化起化的事象,譬喻作者作業的一切空而一切假。

讀者應了解論主深意,勿執著世尊是實有,否則如狗逐塊,終無了期!這「煩惱及業,作者及果報」,沒有一法是有實自性的,一切都是「如幻、如夢、如燄、如響」的。

幻是魔術所幻現的牛馬等相;夢是夢境;燄是陽燄,就是日光照到潮濕的地方,蒸發熱氣上升時,現出一種水波的假相;響是谷響,是人在深山中發聲,這邊高聲大叫,那邊就有同樣的回響,並沒有真的人在那裡發聲。這些,都是不實在的,都是可 [P313] 聞可見而現有的。這比喻無自性空,但空不是完全沒有,而是有種種假相的;假使什麼都沒有,也就不會舉這些做比喻,而應該以石女兒等來做喻了。

所以,如幻等喻,譬喻自性空,又譬喻假名有。也就因此,一切法即有即空的無礙,開示佛陀的中道。這三頌,不特是總結本中;世間集的十二品,也都以此作總結。 [P314]


最後補上下面,因業是妄執而有但還是需要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六祖壇經懺悔品第六=======

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
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
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

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
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

永不復起。是名為懺。
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
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
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
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以上文章從中觀供分享與參考,
看是否其他版友可以提供有關唯識學的論點供大家參考。
有錯請見諒及告知指正
阿彌陀佛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103.181
※ 編輯: chitong 來自: 124.8.103.181 (11/09 21:26)
buddhanature: 神通~不敵業力!定業不可轉,惟除至誠 11/09 21:31
buddhanature:懺悔者及願力成就菩提性者,願自度度 11/09 21:32
buddhanature:人者,必成正覺。業性本空,若空業性 11/09 21:33
buddhanature:便是自度業性,若更能演說空性,則是 11/09 21:34
buddhanature:度他入空無願無作之門~此願力即是恢 11/09 21:34
buddhanature:復自然性而後~心若亡時罪亦亡之面目~ 11/09 21:35
buddhanature:業是幻,罪是空。若了此義,即入摩尼 11/09 21:37
buddhanature:寶珠性海中,如圓覺經所云:善男子, 11/09 21:39
buddhanature: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 11/09 21:39
buddhanature:次http://book.bfnn.org/books/0015. 11/09 21:40
buddhanature:.htm 業海本幻,覺其性者,不取不著~ 11/09 21:41
buddhanature:方便說離,亦無離相,是名覺者~ 11/09 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