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記憶」或是「遺忘」,大家比較常聽到的是「艾賓豪斯」,相對的,聽過「萊特納」的人,就相對少了許多。萊特納是何許人也?他正是應用艾賓豪斯遺忘曲線發明「間隔式複習」的心理學家。
關於萊特納
萊特納 (Sebastian Leitner)是德國的心理學家(1919-1989)。
萊特納曾在維也納及法蘭克福研習法律,他在1949年回到德國之後,開始成為社會評論者,一開始他的評論的重點比較專注於法律及社會問題。之後,他轉為探討醫學及心理學相關主題。萊特納在1970s左右,出版了他的重要著作《So lernt man lernen (How to learn to learn)》(註1),在這本書中,他引用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發明了所謂的「萊特納系統」,也就是他書中所稱的學習卡片箱,這是利用「間隔式複習」的方法達到記憶最佳化的方法。
間隔式複習
所謂「間隔式複習」就是不斷增加每次複習的間隔時間。例如,第一次複習的間隔學習的1天之後;第二次複習的間隔是第一次複習的2天之後;第三次複習是是第二次複習的4天之後;以此類推。
萊特納觀察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他發現,我們所學習的內容,在一小時內已經快速地遺忘了56%,而31天之後,大約還保留了約20%,這表示,我們每次學習的成果,雖然無法完全過目不忘,但至少還是可以保留一些成果;此外,複習過的內容會忘得比較慢。
間隔式複習的目的,就是讓被記住的內容可以間隔比較長時間再複習;對於快速忘記的內容在間隔比較短的時間就複習;透過複習的手段讓所有學過的內容都越忘越慢,幾次反覆下來,就可以達成完全記住的目的。
問題是,我們如何知道哪些忘得快、哪些忘得慢?又,如何僅針對快速遺忘的內容複習?
學習卡片箱
為了讓學過的內容可以被清楚地分割,萊特納建議學習者,把學過的內容分割,並且轉換成為獨立的Q&A(問題與答案),分別寫在卡片的正面及背面。學習者可以藉由卡片正面的問題問自己,看是否記得學過的內容,並且自己評斷自己對於這張卡片的內容是「記住」還是「未記住」。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清楚知道,學過的內容中,有哪些部分是我們忘得比較快的,哪些部分是我們忘得比較慢的。
為了管理這些卡片,萊特納還建議學習者製作一個學習卡片箱,用來放置學習卡片。這個箱子總共分為5格,第1格至第5格的寬度分別是1,2,5,8,14公分寬。如圖。
圖、萊特納的學習卡片箱(參考《用功知道》)
我們以背英文單字為例,來說明學習卡片箱的運作流程(註2):
Step 1.
把學習的卡片放入第1個格子。從前面抽出第1格的第1張卡片,看看自己是否還記得。如果記得的話,就把這張卡片放到第2個格子;如果不記得,就把這張卡片放在第1個格子的後面。接著抽出第1格的第2張卡片,以此類推,一直重複確認第1格的卡片,直到第1格卡片都放到第2個格子。
Step 2.
隔天,你還會有另外一疊新的卡片,重複Step1的步驟,直到第2個格子放滿了。這時,你從第2個格子的第1張卡片開始抽認,類似Stpe1的作法,把認得的卡片放入第3個格子,把不認得的卡片放回第1個格子。
Step 3.
每天增加新的卡片,重複Step1及Step2,第2格至第5格啟動抽認的時機都是在格子放滿了卡片的時候,作法都與Step2相同。
德國的心理學家萊特納(Sebastian Leitner)在1970年初基於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原理,提出了一個「學習卡片箱」學習系統,這個系統透過將學習內容分散且計劃性複習的方式,讓學習者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牢記所學。(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有關萊特納的學習方法,請參考這裡,或是《用功知道》)
圖、萊特納學習卡片箱(圖片來源:Wikipedia)
「五輪學習法」是應用抽認卡的典型示例。其原理是:
在人腦中有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之分。
研究記憶規律,一個事物被五次重複記憶後,更有可能被存入大腦的長期記憶。
忘忘先背?
唉!先背的單字老是先忘 !
(先向同學們道歉,以下的影片有部分細節與書中所述有異,同學們可以參考文後的留言,裡面有細心的朋友提出的指正。)
學英文最基本的就是背單字,偏偏背了之後又很容易忘記,很多同學為此傷透了腦筋,現在我們就來介紹一種利用「學習盒」以及「學習卡」來記憶單字的方式,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試試看。
一、自己DIY的「學習盒」
請點入連結看製作方法。
請看影片 http://tw.youtube.com/watch?v=2I4ZbikaseI
二、如何使用學習卡
將生字寫在學習卡上。正面寫上中文,背面則寫上英文(或其他您想學的外文)。
但是您必須注意的是:
1. 學習卡無法告訴我們這些外語字彙的正確發音或音調的細微差別,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您仍 然需要教師或CD/錄音帶的支援。
2. 在製作學習卡前,請先多次聆聽正確發音並進行口語練習,這樣子再來利用學習卡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3. 學習卡除了標明單字之外,必要時還可將音標寫在卡片背面,所以一本好的字典是不可或缺的。
4. 每張卡片只能有一個字彙(不規則動詞可將三種型態同時列出)。如果為了「節省紙張」而將許多單字寫在同一張紙上,會讓學習卡失去意義。
四、學習卡的好處
第一,可以省下不必要的複習時間。
第二,可以一直複習暫時想不起來的單字或片語,直到他們被烙印在腦海中。
第三,背好的每一個單字,都被放入更高一級,更好的格子中,就像把一張鈔票放入皮夾中一樣,可以立即提供非常清楚的獎勵。
五、學習卡的特色
記住的單字往更高一級前進,忘記的單字則往後退。
六、訂定學習時間
要一個小時專注於一件事情上,這種能力是需要學習與訓練的。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一個適當而容易接受的學習時間不超過一個鐘頭。對於密集的學習來講,十五分鐘則是最剛好的時間長度。在缺乏足夠的條件作用下,過長的學習會壞了學習的動機與樂趣。
第一次的學習請先設定為15分鐘,在時間到之前,如果您已經坐不住了,就表示這15分鐘對您而言是一個不利學習的時間長度單位。
您可以將下次的學習時間調整為10分鐘,再不行,就縮短為5分鐘。
相反的,如果您再第一次15分鐘學習時間內並沒有感到缺乏興趣或不耐煩,在下一次的學習,就可以調整為25分鐘或是更久。
要知道如何讓MB幫您做好記憶管理,您必須了解以下四個概念:
● 卡片
● 記憶狀態
● 到期間隔/過期間隔
● 資料夾
卡片
MB【卡片】的概念,基本上和《萊特納的學習卡片箱》中的卡片概念是相同的,同樣建議學習者將知識情報切割成為最小的獨立單位,以QA(問題與答案)的形式記錄於卡片。
記憶狀態
在MB記憶銀行的系統中,卡片會有不同的記憶狀態。以下是記憶狀態的變化概念圖:
卡片剛編輯完成時,是【尚未學習】的狀態;經過學習之後,進入【短期記憶】;
等待一段時間,接著複習,複習成功則進入【記憶階段00】;
等待一段時間,接著複習,複習成功則進入【記憶階段01】;
以此類推……
事實上,目前的科技還無法精確量化記憶的強弱程度。我們試圖用記憶狀態來量化記憶的強弱程度,目的是為了要管理每張卡片的複習間隔時間。這裡的所謂的記憶狀態,類似萊特納的學習工具箱的「格子」。MB不採用格子的概念,因為格子的概念是用「量」來決定複習的時機,並不是那麼恰當。
到期間隔與過期間隔
【到期間隔】:兩次複習之間的時間長度。
根據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實驗的結論,記憶會越忘越慢,因此複習的時間間隔就可以越來越長。卡片進入某個記憶階後,必須等待一段時間才能複習,這段等待的時間我們稱之為「到期間隔」,到期的卡片就可以被再次複習。
有時候學習者因為某些因素,而在卡片到期後的一段時間內無法複習。這時的影響是,相對於這些卡片的記憶,可能被遺忘。而通常一段時間沒有複習的話,累積到期的卡片數量也會比較多,需要多點時間來分散複習這些卡片。
【過期間隔】:卡片從「到期」到「過期」之間的時間長度。
根據艾賓豪斯的實驗結論,剛到期就複習的卡片,所得到的記憶效果最好。為了能夠在很多卡片中,區分哪些卡片剛到期不久,哪些卡片已經到期很久,MB設計了「過期間隔」的概念。我們將到期比較久的卡片區分開來,讓學習者可以先優先複習剛到期不久的卡片。所已,卡片到期之後,經過一段時間仍未被複習,則該卡片會被列為「過期」,這之間的時間間隔稱之為「過期間隔」。
資料夾
資料夾就是存放卡片的地方。如果你了解了記憶狀態、到期、過期等概念,就可以容易理解這些資料夾的設計概念。我們是依照使用頻率
【尚未學習】資料夾:還沒有進入複習記憶管理的卡片,都存放在這裡。通常,新建卡片存檔後會放置在這裡。
【短期記憶】資料夾:第一次學習後的卡片,記憶狀態轉為【短期記憶】的卡片會放在這裡。特別的是,無論是否到期或是未到期的短期記憶卡片,都是放在這裡。資料夾旁邊的數字線是,第一個數字是已經到期的短期記憶卡片,第二個數字是全部短期記憶的卡片。短期記憶卡片,過期後不會被歸類到【過期卡片】資料夾,而是會放回【尚未學習】資料夾。
【尚未到期】資料夾:除了短期記憶之外,其他複習過後尚未到期的卡片都會放在這裡。
【到期卡片】資料夾:就是存放已經到了可以複習卡片,會被移動到這個資料夾。
【過期卡片】資料夾:到期之後的卡片,在過期間隔時間內尚未複習的卡片,會被移動到這個資料夾。
【加強複習】資料夾:針對某些卡片,學習者不想改變複習計畫的情形下,需要針對該卡片強化複習時,可以對卡片勾選加強複習,相關卡片在這個資料夾可以找到。
【卡片暫存】資料夾:當你透過匯入或是分享方式要加入卡片時,卡片會先放置在這個資料夾中,之後再透過移動的方式,放置到【尚未學習】資料夾中。
【資源回收桶】資料夾:被刪除的卡片會先被移動到這個資料夾,若要真正刪除卡片,則必須在資源回收桶內再執行一次刪除的動作。
【星號標記】資料夾:需要特別挑出一些卡片,之後再決定要做什麼時,可以先將卡片標記起來,之後可以在這個資料夾中找到這些卡片。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每天我們都在學習,我們學習的目的是什麼?你有沒有感覺今天學來忘了昨天學的?其實記憶也是有科學方法的,那就是鞏固加深的複習.....
人的大腦是一個記憶的寶庫,人腦經歷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和情緒,練習過的動作,都可以成為人們記憶的內容。例如英文的學習中單詞、短語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內容都是通過記憶完成的。從"記"到"憶"是有個過程的,這其中包括了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有很多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只注重了學習當時的記憶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學習的記憶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單純的注重當時的記憶效果,而忽視了後期的保持和再認同樣是達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處理上,記憶是對輸入信息的編碼、貯存和提取的過程,從信息處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學習和背誦只是一個輸入編碼的過程。人的記憶的能力從生理上講是十分驚人的,它可以存貯1015比特(byte,字節)的信息,可是每個人的記憶寶庫被挖掘的只佔10%,還有更多的記憶發揮空間。這是因為,有些人只關注了記憶的當時效果,卻忽視了記憶中的更大的問題--即記憶的牢固度問題,那就牽涉到心理學中常說的關於記憶遺忘的規律。
一、艾賓浩斯記憶規律曲線解釋
德國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名叫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發表了他的實驗報告後,記憶研究就成了心理學中被研究最多的領域之一,而艾賓浩斯正是發現記憶遺忘規律的第一人。
根據我們所知道的,記憶的保持在時間上是不同的,有短時的記憶和長時的記憶兩種。而我們平時的記憶的過程是這樣的:
輸入的信息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後,便成為了人的短時的記憶,但是如果不經過及時的複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複習,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了人的一種長時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保持著很長的時間。那麼,對於我們來講,怎樣才叫做遺忘呢,所謂遺忘就是我們對於曾經記憶過的東西不能再認起來,也不能回憶起來,或者是錯誤的再認和錯誤的回憶,這些都是遺忘。艾賓浩斯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是拿自己作為測試對象的,他得出了一些關於記憶的結論。他選用了一些根本沒有意義的音節,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單詞來的眾多字母的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經過對自己的測試,得到了一些數據。
然後,艾賓浩斯又根據了這些點描繪出了一條曲線,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遺忘規律的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圖中豎軸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量,橫軸表示時間(天數),曲線表示記憶量變化的規律。
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後,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後慢"的原則。觀察這條遺忘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在學習後不久進行一次複習,乙組不予複習,一天後甲組保持98%,乙組保持56%;一周後甲組保持83%,乙組保持33%。乙組的遺忘平均值比甲組高。
二、不同性質材料有不同的遺忘曲線
而且,艾賓浩斯還在關於記憶的實驗中發現,記住12個無意義音節,平均需要重複16.5次;為了記住36個無意義章節,需重複54次;而記憶六首詩中的480個音節,平均只需要重複8次!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凡是理解了的知識,就能記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記硬背,那也是費力不討好的。因此,比較容易記憶的是那些有意義的材料,而那些無意義的材料在記憶的時候比較費力氣,在以後回憶起來的時候也很不輕鬆。因此,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關於遺忘的一種曲線,而且是對無意義的音節而言,對於與其他材料的對比,艾賓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質材料的不同遺忘曲線,不過他們大體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賓浩斯的實驗向我們充分證實了一個道理,學習要勤於複習,而且記憶的理解效果越好,遺忘的也越慢。
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個性化的艾賓浩斯
上述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是艾賓浩斯在實驗室中經過了大量測試後,產生了不同的記憶數據,從而生成的一種曲線,是一個具有共性的群體規律。此記憶曲線並不考慮接受試驗個人的個性特點,而是尋求一種處於平衡點的記憶規律。
但是記憶規律可以具體到我們每個人,因為我們的生理特點、生活經歷不同,可能導致我們有不同的記憶習慣、記憶方式、記憶特點。規律對於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為,只能起一個催化的作用,如果與每個人的記憶特點相吻合,那麼就如順水揚帆,一日千里;如果與個人記憶特點相悖,記憶效果則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
圖、艾賓豪斯遺忘曲線
上面這個表所呈現遺忘曲線,是針對第一次新學的內容而言,若是,在遺忘之前就有進行複習的話,其遺忘的速率則有不同的變化。藍色的線表示原來的遺忘曲線,紅色的線表示經過複習後,其遺忘速率變慢,也就是說,可以保持更多的記憶量。其結果示意圖如下:
圖、複習之後的遺忘曲線示意圖
重要結論
艾賓豪斯的實驗發現了幾個有關記憶的重要原則:
‧學習一旦停止,即開始遺忘
‧記憶有不同的生命期限,有些記憶很短,只記得幾分鐘,有些則可以記得幾天甚至幾個月。
‧重複學習使得記憶維持較久。
‧最有效的複習是在記憶曲線急速下降時,也就是即將大量遺忘的時候。
‧記憶是逐漸增強的,間歇性的複習可以將遺忘的速率降低,並延長其記憶的時間,逐漸將學習過程中的短期記憶轉換成為長期記憶。
艾賓浩斯記憶法的幾種具體形式
從時間安排方面講,複習與自測可以定期的進行也可以隨時的,複習與自測可以結合進行,對學過的知識,一段時間後先自測一下,不會的,或記得不牢的再進行重點複習。
即對自己所學的課程、知識定期複習與自測計畫,然後按時執行。
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很快,並且先快後慢。觀察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 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 甲組在學習後不複習,一天后記憶率36%,一周後只剩13%。乙組按艾賓浩斯記憶規律複習,一天后保持記憶率98%,一周後保持86%, 乙組的記憶率明顯高於甲組。使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複習計畫表後的效果圖(右側紅色曲線圖)
記憶並不是最後目的,它只是一種手段,記憶的目的是儲備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知道信息記住了多少,能力儲備得怎樣呢?要想鞏固所學知識,必須及時複習;欲知記憶效果,應該經常進行自我測驗,自測也是一種很好複習的複習,都是對艾賓浩斯記憶法的具體應用。
艾賓豪斯用科學實驗的方法,成功用量化呈現遺忘的特性,不但說明「複習」是減緩遺忘的重要關鍵,也指出複習的最佳時機。
http://bbs.etjy.com/thread-229342-1-1.html
格主注:刪除部份疑似廣告的部份。